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俄羅斯謎旅程之九

點解聖彼德堡人可以將一艘陳舊戰艦當係寶,但可憐的香港人只有一個碩果緊存的古老皇后碼頭,都要搬黎搬去唔知放在邊度?


翻看上一次寫關於「俄羅斯謎旅程」系列的blog,原來已是12月頭的事,幾乎以為自己會半途而廢呢!機緣巧合,再提起興致延續俄國回憶之旅,是因為早前的一段奧運聖火傳送的新聞片,看到手持火炬的前金牌泳將波波夫(Alexander Popov,上圖右 ),走過我也曾一遊的十二月黨人廣場,他背後的就是著名的彼德大帝騎馬銅像,亦即是俄國詩人普希金(Alexander Sergeevich Pushkin,1799-1837)歌頌的「青銅騎士」。上圖左一隊穿藍色制服的聖火運送隊伍走過的大街旁邊有一座大教堂,便是曾在「謎旅程之六」中提及過的聖伊薩基耶夫大教堂。至於左上及左下則是聖火在俄國的運送路線終點——冬宮廣場,廣場上還搭建了一個以中國天壇作佈景的大舞台,本來偌大的地方也逼滿看熱鬧的人,與自己去年曾到過的那個冷冷清清的冬宮廣場,似乎有天壤之別呢!



在不少歐洲歷史名城中,「廣場」可說是不可或缺的東西(與香港那些稱為「廣場」的大型商場是兩回事)。俄國也不例外,聖彼德堡就有上述兩個著名的大廣場,所以也成為北京奧運聖火傳送必經之地。在這些廣場四周,很多時都保存了大量歷史建築物,它們大部分都可獲市政府不斷撥錢維修,也絕對不會在大廣場的中央建造一幢逾百層高的IFC煞風景。離十二月黨人廣場不遠的涅瓦河上,還有一艘古老的巡洋艦停泊在岸邊,成為聖彼德堡的另一著名景點。這艘艦艇就是著名的「阿芙樂爾號」(Aphrora Cruiser)。

阿芙樂爾號之所以咁受俄羅斯人珍而重之,因為它見證了俄國近代革命歷史,可以媲美中國廣州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快將108歲生日的阿芙樂爾號生於沙皇時代,於1900年5月24日在當時國都聖彼德堡的新海軍造船廠下水,排水量6731公噸,艦身長124米、闊16.8米,大小與早前訪港、同樣歷史悠久的環球郵輪書店「忠僕號」差不多。「阿芙樂爾」在俄語中意即晨曦女神,也有「曙光」之意思,在20世紀初可說是全歐洲首屈一指的巡洋艦。阿芙樂爾號其後於1905年首度在日俄對馬海戰中上陣,可惜它最終無法助江河日下的沙俄海軍戰勝火速冒升的日本海軍,最終要拖返聖彼德堡「療傷」。及至1917年,阿芙樂爾號也沒有出戰如火如荼的第1次世界大戰,到了俄曆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列寧於上午10時登上阿芙樂爾號,以革命軍事委員會名義起草著名的《告俄國公民書》,並在艦上作全國廣播,還將戰艦駛到冬宮前鳴炮,正式掀開了十月革命的序幕。



到了二次大戰前,阿芙樂爾號的裝備基本上已經落伍了,在蘇聯海軍中退居練習艦,但當納粹德軍打到埋身時,它仍要負隅迎擊,最終在波羅的海戰役被擊沉。1944年蘇軍反勝後,才重新打撈阿芙樂爾號返回聖彼德堡(列寧格勒)港口,其後獲封「革命文物」,又於1968年獲頒《十月革命勛章》,並永久停泊在涅瓦河畔,成為今日的「俄羅斯海軍博物館分館」。它是目前聖彼德堡唯一免費參觀的博物館,可惜到訪當天剛巧休館,只能在岸邊的長堤遠望,只見甲板上有一條長梯搭到岸上,有海軍士兵把守梯口,外形當然不能與尼米茲、小鷹又或是「賣豬仔」到深圳的明斯克號等航母相比,但也隱隱感受到當年作為沙俄旗艦的霸氣。

雖然無緣上船參觀,但也順道逛逛在戰艦旁堤岸上的少年海軍海校(上圖右),還有河畔的小市集,售賣各種俄羅斯木套娃娃等手工藝品和阿芙樂爾號的紀念品,當然也不會錯過在堤岸邊拍下涅瓦河兩岸的藍天白雲靚風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