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自然遺產丹霞山@韶關

上兩次重溫了昔日遊廣州時拍的老照片,分別到訪了一中一西的文化遺產﹕陳氏書院和石室教堂。繼續翻看這本陳年旅行相簿,今次走遠一點來到粵北著名的自然遺產「丹霞山」,回味有趣的登山之旅。



丹霞山位於廣東北部,覆蓋湘、贛、粵三省交界,山嶺面積達290平方公里,由韶關火車站出發約個多小時車程可達,車費也不過20元左右。早在1988年,丹霞山已成立「中國紅石公園」,是粵省最大的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並列為國家4A級旅遊區,2004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還記得中學上地理課時,也學過「丹霞地貌」,在課本中看到丹霞山的靚景照片,連綿起伏的山巒與陡峭的紅色砂岩絕壁奇景早已留下深刻印象,心想﹕將來一定要去走一走。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標誌的丹霞山,由逾680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山構成,大小石峰、石牆、石柱、天然石橋錯落有致、群峰如林,最著名的首推僧帽峰、茶壺峰、陰陽元石等。目前全球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主要分佈於中國、美國、中歐及澳洲,但以中國的丹霞山規模最大、地貌類型最豐富、最典型。恍如人間仙境的丹霞山,之所有擁有這種獨特的自然地貌,是因為早在1億年多前的侏羅紀及白堊紀時代,當地原本是一片淺海,其後太平洋板塊不斷向西擠壓歐亞板塊,出現猛烈的地殼變動,在東亞形成綿延的海岸山脈帶。由於淺海區外圍的山地升高,令淺海漸漸變成盆地,加上活躍的火山活動令盆地沉積了大量火山碎屑,形成多層石膏層和泥灰岩層;至大約7000萬年前,氣候乾熱的丹霞盆地又沉積了長壩組和丹霞組紅色岩系;到了約600萬年前,丹霞山一帶的地殼活動漸趨緩和,雨量亦漸增,不少外露的岩層受雨水風化侵蝕,被切割成一片紅色群山,也就是現今的丹霞山風景區。

記憶中當年行丹霞山,曾體驗過「攀山」的驚險刺激感,因為山中部分陡坡確實要緊抓崖壁上的鐵索才能攀上,真的要年輕、身手好兼有膽色(即係唔知個「死」字點寫,因為唔知那些生鏽鐵索穩唔穩陣)才能做得到;換了是現在,一定思前想後甚至索性早早放棄冒險攀石登高探勝,寧願留在崖下求其閒蕩一會,欣賞古人墨客留下的詩詞石刻書法,逛逛山中的古剎石窟,就當遊過算了……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七仔換可樂Speaker

自問不算是超級忠實「可樂fans」,然而以往也曾貯過一些限量版、特別版的可樂罐,但後來都係嫌阻掟,丟了進垃圾筒。記憶中也曾換過幾件精緻的可樂精品,部分已送給了朋友,但有些還是留了下來,不過大部分早已忘記從什麼地方換回來。最近有空揭揭報紙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七仔廣告,又重燃起貯可樂精品的興致。



究竟有乜咁吸引?咪就係上面這個「快樂工廠」特別版可樂罐Speaker囉!「快樂工廠」係乜?如果最近有留意廣告,應該有看過以下這個可口可樂廣告「Coca-Cola Happiness Factory」,故事內容確實係天馬行空,而且畫工精細佈局又複雜,簡直好睇過好多卡通片。由2007年第1輯開始,至今已是第3輯,港版「快樂工廠」廣告還找來容祖兒唱主題曲。

這次7仔推出換購的這款可樂Speaker,也是以Happiness Factory為主題,共有3款,分別是廣告中的3隻怪模怪樣的公仔造型。從報紙上的照片看,Speaker的手工也算OK,罐面的印刷算是幾精美,況且價錢也不貴(兩瓶500ml膠樽裝可樂+HKD$29.9),就拜托一位嗜可樂的同事換了以下這款Speaker回來。



雖然「快樂工廠」特別版罐裝可樂在外國早已有售,但在港似乎未見有推出市面,所以這款「快樂工廠」版Speaker可能會成為一眾可樂擁躉的最近收藏目標。據聞現時不少7仔分店已經換晒,唔知遲D會否有得炒呢?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風從寶島來@前傳

早前將一張台灣影的照片擺上「永樂大典」的招牌後,不少blog友都問﹕幾時有得睇台灣遊記啊?大家都應該知道,以Gael的「龜速」進度,連兩年前的俄國筆記系列都仲有排未到「大結局」,台灣系列又有乜可能咁「閃電」出blog。事實上照片也正忙於整理中,網誌也正在「千鎚百煉」地醞釀該如何寫而又唔會悶親大家……不過為了答謝各blog友長期以來的捧場,就先來一篇「前傳」熱一熱身吧!

既然是《前傳》,談的自然不是實際行程,即管先講講紀念品和手信。以往去台灣,不外乎是買地道小食,如鳳梨酥、太陽餅、麻糬、八仙果……有時也會逛逛誠品買書,逛逛西門町的樓上唱片舖買CD、DVD;當然也有去逛夜市,賣飛佛就係「掃街」,由街頭掃到掃尾,狂吃沙冰、胡椒餅、蚵仔煎……至於其他「旺角女人街式」的街邊檔,很多時都只係齋睇當見識下就算,極少真正「出手」!至於今次台灣之行又有乜意外收穫?答案係一樣「新奇又有趣」的紀念品,登登登凳……不再賣關子了,就是以下這樣東西﹕「懷舊車站」立體明信片。



那日來到台中火車站,原本想預先買定開往花蓮的太魯閣號火車票,反正時間尚早,就順道到站內的紀念品店「巡視」一圈,店內賣的大部分是台灣鐵路的紀念品,例如有很多古老的火車頭模型、模仿汽笛聲的木笛子……不過最吸引我的,是展示在其中一個飾櫃內的「紙雕明信片」系列。可能這種紙雕明信片早已有之,只是Gael太過孤陋寡聞罷了!但見一張張本來很平凡的A5大小的卡紙,竟然可幻化成一間間台灣古老傳統味道十足的雜貨店、理髮店、牛肉麵店,還有懷舊的火車站……對其精細的手工實在驚歎不已!反正所費也不多,每張也不過10元台幣(2個幾港紙),不過由於怕自己太笨手笨腳未夠班,無法做出紙雕原來的「神緒」,所以就只賣了兩張來考考自己的手藝。兩張之中,一張相信是屬於「初階」級別的「懷舊火車站」(上圖所見的製成品);而另一張則是屬於「深造」級的「老式雜貨店」。

製作這款立體紙雕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只要按著卡紙上印的「實線」及「虛線」行事就可以了,這些對於做慣「細眉細眼」工作的Gael來說也不難應付,簡單來說只須沿實線割開卡紙,沿虛線摺起來就成了。為了建立起信心,就先拿初階的「懷舊火車站」來做實驗。然而,當這項「工程」展開後不久,即發現這確實是一門易學難精的手工藝,要做得靚也絕不容易。經過汗流浹背的1小時後,才總算似模似樣的完成,就用它來作為這輯台灣旅遊網誌系列的頭炮吧!

p.s.「深造」級的「老式雜貨店」由於虛線實線的交疊更繁複,暫時仲未貯夠勇氣去「動工」,但目標仍希望以它作為這輯台灣旅遊網誌系列的「尾聲」!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遺忘的卡式時光@Swing

最近閒來在家執屋,將一盒盒有點兒發霉的「古董」cassette帶拿出來拭抹一下,並放進幾年沒有啟動過的卡式機中,看看是否仍能轉動。結果,竟意外地發現了不少被遺忘的卡式時光……



不過首先找出來分享的並不是一盒卡式帶,而是一張CD——2002年的出品《Swing Swang Swung》,是一隊已經拆伙多年的組合Swing最後推出的精選專輯。點解突然要重聽此碟?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最近傳出重出江湖的消息!

說起Swing,由於只短短存在了3年(2000-02, Snowman-1999),可能對他們有印象的人不多,不過就是在下最後一隊有留意、也會買其CD的組合。雖然成立於90年代末,但感覺上Swing很有80's樂隊組合盛世年代的遺風,也可能他們也是聽80's band長大的人吧,所以寫出來的歌也格外有「同聲同氣」的感覺。

Swing的兩名成員當中,可能Eric Kwok郭偉亮較多人熟悉,原因是近年他除了是著名的監製外,也作過幾首大熱之作,例如去年謝安琪的《囍帖街》,又或是幾年前陳奕迅的《夕陽無限好》、《幸福摩天輪》等;另一成員Jerald Chan陳哲廬則比較沉寂,最近較受注目的是為劉美君作曲的《大開色界》。

說回Swing自己的「招牌歌」,不能不提的當然是「三大至愛」﹕《1984》、《帝國大廈》及《冰河時期》。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石室耶穌聖心堂@廣州

上次寫過遊廣州陳氏書院的回憶,其實當年羊城之行還到過不少名勝,繼續翻看這本旅行老照片簿,發現了一幀在石室教堂前的留影。



石室教堂位於廣州越秀區,原址為兩廣總督葉名琛官邸,始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光緒十四年(1888年)落成,歷時25年。石室教堂原名聖心大教堂(Sacred Heart Cathedral),由於教堂的牆壁、巨柱都是用花崗岩砌成,故此又稱「石室耶穌聖心堂」,廣州人習慣簡稱它作「石室」。

說起石室教堂的花崗石,原來與香港也有點淵源。由於廣州一帶都沒出產花崗石,興建教堂的石材大多是從香港的牛頭角和茶果嶺等大麻石礦開採得來,用帆船運至廣州,再由工匠打鑿吊裝,當中單單是開採石材已用了8年時間。至於設計該教堂的,是來自法國的工程師稽明章(Guillemin),不過由於他與本地工人語言不通,中國人也從來沒建造過歐洲的哥德式教堂,工程展開之初面對不少困難,後來由於得到華籍建築師傅蔡孝擔任總管工,工程才得以順利完成。

1835年1月澳門的聖保祿大教堂遭焚毀後,至1888年耗資40萬法郎的廣州石室教堂建成,才繼承了「遠東第一大教堂」的美譽。石室也是現存世界上四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其餘3間分別是巴黎聖母院、科隆及米蘭大教堂。事實上,石室不少建築設計也取經於歐洲的著名大教堂,例如正面巍峨高聳的雙塔,就甚具聖母院的神緒;58米高的塔尖靈感則來自科隆大教堂;牆上七彩絢麗的玫瑰花玻璃窗則取材自米蘭大教堂。1996年石室獲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04年展開維期兩年的大修工程,當時單單是從菲律賓訂製98扇原裝彩花玻璃,已耗資430萬元人民幣。工程完成後,19世紀石室原有彩花玻璃窗上的新舊約聖經,包括耶穌誕生、受洗、最後晚餐等60多個故事才得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