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次重溫了昔日遊廣州時拍的老照片,分別到訪了一中一西的文化遺產﹕陳氏書院和石室教堂。繼續翻看這本陳年旅行相簿,今次走遠一點來到粵北著名的自然遺產「丹霞山」,回味有趣的登山之旅。
丹霞山位於廣東北部,覆蓋湘、贛、粵三省交界,山嶺面積達290平方公里,由韶關火車站出發約個多小時車程可達,車費也不過20元左右。早在1988年,丹霞山已成立「中國紅石公園」,是粵省最大的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並列為國家4A級旅遊區,2004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還記得中學上地理課時,也學過「丹霞地貌」,在課本中看到丹霞山的靚景照片,連綿起伏的山巒與陡峭的紅色砂岩絕壁奇景早已留下深刻印象,心想﹕將來一定要去走一走。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標誌的丹霞山,由逾680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山構成,大小石峰、石牆、石柱、天然石橋錯落有致、群峰如林,最著名的首推僧帽峰、茶壺峰、陰陽元石等。目前全球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主要分佈於中國、美國、中歐及澳洲,但以中國的丹霞山規模最大、地貌類型最豐富、最典型。恍如人間仙境的丹霞山,之所有擁有這種獨特的自然地貌,是因為早在1億年多前的侏羅紀及白堊紀時代,當地原本是一片淺海,其後太平洋板塊不斷向西擠壓歐亞板塊,出現猛烈的地殼變動,在東亞形成綿延的海岸山脈帶。由於淺海區外圍的山地升高,令淺海漸漸變成盆地,加上活躍的火山活動令盆地沉積了大量火山碎屑,形成多層石膏層和泥灰岩層;至大約7000萬年前,氣候乾熱的丹霞盆地又沉積了長壩組和丹霞組紅色岩系;到了約600萬年前,丹霞山一帶的地殼活動漸趨緩和,雨量亦漸增,不少外露的岩層受雨水風化侵蝕,被切割成一片紅色群山,也就是現今的丹霞山風景區。
記憶中當年行丹霞山,曾體驗過「攀山」的驚險刺激感,因為山中部分陡坡確實要緊抓崖壁上的鐵索才能攀上,真的要年輕、身手好兼有膽色(即係唔知個「死」字點寫,因為唔知那些生鏽鐵索穩唔穩陣)才能做得到;換了是現在,一定思前想後甚至索性早早放棄冒險攀石登高探勝,寧願留在崖下求其閒蕩一會,欣賞古人墨客留下的詩詞石刻書法,逛逛山中的古剎石窟,就當遊過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