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俄羅斯謎旅程廿二

The 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The oldest church in the Kremlin 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the seat of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was transferred here from Vladimir in 1326, making it the centre of the state of Muscovy, and Muscovy the most powerful of the Russian principalities. Here Russian emperors were crowned, and before them tsars and Grand Dukes.

克里姆林宮侍衛團軍操好睇定係白金漢宮御林軍換班好睇呢?


左上﹕三聖橋上的石欄 / 左下﹕在橋上遠眺三聖塔 / 右﹕門票上可見昔日橋下的「護城河」涅格林那亞河

上回講到行完阿歷山大花園之後,都係時候行入去克宮睇下佢神秘的真面目。售票處就設在庫塔菲亞塔那邊,購票後走過了三聖橋穿過三聖塔就正式入到克里姆林宮。


克宮大會堂建於1961年,是克宮裏較現代化的主要建築 / 大樓頂部有俄國傳統的雙頭鷹國徽,蘇聯時代原為鐮刀槌仔的共產黨徽 / 剛好有穿黑袍的東正教士路過


穿過三聖塔城樓後,迎面見到的並非什麼金碧輝煌的沙皇王宮或中世紀大教堂,卻是一座甚具現代感的大樓,它就是克宮大會堂,蘇聯時代又稱為人民大會堂,裏面有個座位達6000個的大劇院,經常舉行重要的國家會議、節日慶典和頒獎授勳等,大樓內還設有宴會廳及800間辦公室。


軍械館外面擺放了不少古董大炮


大會堂對面就是軍械館,館外擺放了不少古老大炮,炮身雕花極精巧細緻,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很難相信這樣華麗的大炮會拖到戰場上使用。事實上它們大多是1812年拿破崙進攻莫斯科時留下來的,而沙皇時代的軍械館也是武器庫,現時則是克宮侍衛隊大本營。


左及中﹕同屬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軍械館及元老院 / 右﹕便衣警衛


外牆髹上黃漆的軍械館設計簡約而典雅,與旁邊的元老院同屬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元老院昔日曾是列寧與家人的住所及辦公室;二次大戰時,斯大林也曾在這裏指揮蘇軍抗擊納粹德軍的進攻,目前則是俄羅斯總統府,並不向遊客開放。


左上﹕伊凡大鐘塔 / 左下﹕聖母升天大教堂 / 右﹕廣場上正進行克宮侍衛隊軍操,左方金頂為大天使教堂,右後方為聖母領報大教堂


入到去克宮大廣場區域時,剛好遇上了侍衛隊的軍操表演。表演大致上分為步兵軍操、騎兵馬術表演和銀樂隊演奏,匯演的人數粗略計也有百多人,場面也很壯觀,大部份遊客都來到廣場上圍觀,人頭湧湧。


儀仗隊軍容齊整,衛兵個個制服畢挺,動作一致,非常悅目 / 上中﹕遊客全都圍在廣場邊參觀侍衛隊的表演 / 右﹕表演就在聖母升天大教堂外的大廣場進行


龐大的軍操就在多座教堂圍攏的大廣場進行,四周分別就是最古老的聖母升天大教堂、伊凡大鐘塔、大天使教堂、著名的聖母領報大教堂和多稜宮,所以大廣場本身就是一個沙皇時代風味十足的歷史大舞台。


步兵表演完後,還有龐大的騎兵隊表演馬術 / 右﹕巍峨的聖母升天大教堂


先說聖母升天大教堂,無論從宗教或歷史上,它都是克宮裏最具價值的建築物,昔日沙皇加冕登基大典和歷任東正教大主教交接儀式都在這裏舉行。大教堂的歷史可追溯至15世紀中葉,伊凡三世於1475年擊退蒙古軍復國後,即於現址興建了這座古俄羅斯風格的大教堂。


侍衛還帶同獵鷹亮相,好不威風 / 銀樂隊操過大廣場


大教堂裏收藏了大量承襲自東羅馬帝國拜占庭風格的壁畫柱、穹頂及聖像畫,此外還有以黃金鑲嵌的沙皇和大主教寶座,以及14世紀歷史最悠久的大主教彼得棺墓。


儀仗兵手持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操過大廣場 / 騎兵的馬匹非常高大


擁有宏偉白牆和金光閃閃大洋蔥頂的聖母領報大教堂也是廣場上的另一焦點,它原是昔日莫斯斯大公及沙皇的御用教堂,與皇宮相連,是皇室舉行彌撒、婚禮及洗禮的教堂。它的歷史及規模雖稍遜於聖母升天大教堂,但裏面收藏了大批14-16世紀的聖像畫,可說是東正教宗教藝術的寶庫。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閒步靜逛雲泉仙館@粉嶺

最近看無記的宮廷鬥爭劇《萬凰之王》,可能會留意到宮中那個格局雅緻、充滿中式園林風味的御花園吧!畫面裏的小橋流水亭台樓閣確實令人賞心悅目,觀眾可能會好奇問﹕是去大陸的名園取景的吧?!但其實那是地道的「香港御花園」,場景主要有兩處,一處是美孚的荔枝角公園,另一處就是基爾今次出巡到訪的、位於粉嶺坪輋的雲泉仙館。


雲泉仙館小荷塘上的九曲橋,似有點曲院風荷的神韻,如果最近有睇過無記那套《萬凰之王》,可能會對這條九曲橋有點印象吧!因為就是在這裏取景的

唔講唔知雲泉仙館原本位於廣東西樵山,1938年抗日時期道侶為避戰亂南下香港,初設館於西環,70年代才遷入粉嶺坪輋現址。


花園裏有很多這種中式的亭台樓閣,環境清幽,確實是拍古裝片的理想場景;圖右是重點拍攝場地之一的觀魚亭

雲泉仙館以仿古中式宮殿建築群為主體,乘小巴來到門樓下車,入去就見到一個中式小庭院。花園裏有大小荷塘各一,由九曲橋連接。


池塘裏的荷花已隨夏色消褪,幸而敕杜鵑仍開得嬌艷欲滴

由於這次來到已是初秋時節,基本上荷花已見凋零,只是間中見一兩朵仍為努力延續仲夏餘韻。幸好岸邊仍有不少長年常開的敕杜鵑,令小庭院生色不少。


雲泉仙館的正殿「純陽殿」氣派非凡,階下還有高聳的華表

離開小庭院正式走進正殿區域,雲泉仙館屬道教純陽道派,正殿就稱為「純陽殿」,建於1986年,由於它築於一座高聳的台階上,氣勢雄偉恍如皇宮,內裏供奉呂祖。


純陽殿裏的宮燈和大型樑柱都很有中國宮殿的氣派


殿上的飛簷和殿旁的華表

雲泉仙館現時有有弟子約二百六十人,供奉呂祖仙師為主神,館內之主要誕期包括上元誕、呂祖誕、玉皇誕、道祖誕、中元誕等,主要慶典則有周年紀念、歲晚酬神及荷展菊展會等。


簷角上掛有銅鈴


大殿的雕樑畫楝手工極精巧細緻

行行下突然下起大雨來,於是走進「靈官殿」避雨。雨勢停後再行過去旁邊的「頤真苑」走走,入口有一幅對聯:「圃愛明時花放後,亭尋幽處鳥鳴中」。園內樹立了多座碑刻與陶塑,以及由多塊巨大雲石合拼而成的道德經碑亭,上刻有老子《道德經》全文。閒蕩一輪後就離開了,返回粉嶺才食野。


頤真苑裏收藏了不少碑刻陶塑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遺忘的唱盤時光@Songs of Love Vol.3

之前提到4碟裝的《Songs of Love: Romance》已講了Vol.1 & 2,又點可以唔繼續講落去,今次講Vol.3基爾個人覺得係4隻碟中最好聽的一隻。



Songs of Love: Romance Vol.3的CD封面照片與之前的Vol.1 & 2同樣拍得有水準,碟面featuring的也是粒粒皆星,包括有Wham、Bertie Higgins、Lionel Richie、Rod Stewart、Paul McCartney、Phil Collins以及MJ等等天王巨星的名曲,確係犀飛利

不過基爾首先揀來的,卻是在碟中算「半冷門」的You Are So Beautiful,Joe Cocker相信也不是太多人仲記得的英國歌手,他主要唱是rock and blues,You Are So Beautiful和Up Where We Belong可說是他最「耳熟能唱」的代表作,前者於1974曾高踞英國榜第5位,印象中是90年代Meg Ryan、Richard Gere之類的荷李活愛情片最常選用的配樂歌曲。至於Up Where We Belong就不用多口水介紹了吧,那是來自李察基爾主演的名片《衝上雲霄》(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 1982)的theme song,由Joe Cocker與Jennifer Warnes合唱,這首歌還為他們帶來一座1983年的格林美獎,而Joe Cocker也入選了《Rolling Stone》雜誌「世紀100大歌手」之列。

近排基爾由周一至四每晚都忙住煲電視劇(Mon狙魔人、Tue靚太、Wed慾骨查、Thu鬼線人),由於這4套劇之前全部都有追開,所以忙都要睇,4套之中以《靚太》的歷史最耐,今期已經係Season 7了,還加入了主唱Save The Best For Last的歌手Vanessa Williams(飾演名媛Renee),雖然她已是年屆48歲的嬸嬸,但仍不失1983年度美國小姐冠軍的風範(她也是首位非洲裔的美國小姐)。至於Save The Best For Last也大有來頭,1992年上過美國Billboard第4位。

講開Save The Best For Last這首歌,又怎能不提《風塵三絕》(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1994)這套超好睇的經典澳洲片,也由於這套電影紅遍歐美,令Vanessa Williams這首歌更加聲名大噪,也令人對澳洲電影刮目相看,導演Stephan Elliott同樣一炮成名。電影主要係講3名在夜總會表演的drag queens的小故事,當中不乏細膩的朋友情和父子情描寫(其中一名drag queen其實有個幾歲大的兒子),3人的扮相和演出當然也比阮兆祥、王祖藍和李思捷精彩得多(也令此片贏得一座奧斯卡獎)。值得一提的是,片中3人還唱了大量70-80年代的disco pops,當中佔大部份是ABBA的經典名作,齋聽歌已值回票價。此外,片中由於主線是講3人周遊全澳洲各小鎮巡唱,沿途將澳洲中部不少壯麗的大草原大沙漠和著名的Ayers Rock也一覽無遺,映像異常震撼,是非常值得珍藏的一隻DVD。上面揀來的是電影開場時,其中一位drag queen在夜總會重唱Charlene(當然不是Twins的阿Sa啦)於1982年推出的名曲I've Never Been to Me。

若唔嫌基爾太長氣連老人院都唔收的話,再介紹多一首碟裏的超正「老歌」,來自Lionel Richie的Hello。每當說起Hello這首歌,可能都會先記起杜德偉,但其實Lionel Richie當年hit爆的情歌又點只一首,事實上他也是這類雜錦精選情歌大碟的常客,齋係這張碟中就收錄了他2.5首歌,除了Hello之外,還有Truely以及與Whitney Houston合唱的Endless Love,全部都係觸動心靈的名作,難怪基爾對這張CD愛不惜手……可惜篇幅所限,碟內還有Phil Collins、Rod Stewart、Air Supply和Michael Jackson等等的經典全部都要暫擱一邊,希望留待稍後有機會再介紹他們的專輯時,再與大家談談吧!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趕上懷舊號列車@大埔墟

老人家出巡又去D老地方,今次巡到去大埔的火車博物館。


博物館採傳統中式磚瓦建築設計,門口仲有一架Melody Fair那種手搖式測軌車

這間位於大埔墟崇德街的火車博物館,正式名稱其實叫「香港鐵路博物館」,本身是一座風格獨特的金字頂型中國傳統建築,原本它是大埔墟火車站,建於1913年,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館裏陳列了多種關於香港鐵路發展的文物,包括號上圖左的「誌臂控制桿」 / 右上圖為舊大埔墟車站售票處 / 右下圖是一些鏽漬斑斑的、像個銅箱的信號機器

火車站大堂已改建為博物館,陳列了多種古老的鐵路機械系統,例如上圖的「誌臂控制桿」其實本來是設立在鐵路道旁的機械,用以傳送路線前方狀態的資訊給予列車駕駛員或調車員知道。


不少人走到火車軌上拍照 / 右上圖為70年代的3等廂車票 / 右下圖指示往戶外「歷史車卡」展區

一般來說,這些控制桿發出的鐵路信號會指示列車可安全行駛的速度、或指示列車停止。在未有電腦化的訊號系統前,大部份鐵路交通網絡都要靠這種訊號桿系統運作。


停泊在碎石路軌上的亞歷山大爵士號火車頭

博物館的戶外「歷史車卡」展區共擺放了6輛不同年代火車卡,還有手搖及機動工程車各一輛。此外,2004年新增了九鐵於1954年引進的首台柴油火車頭,名為「亞歷山大(葛量洪)爵士號」的51號火車頭。


亞歷山大爵士號火車頭精巧細緻的靈件仍保養得非常完好無生鏽

亞歷山大爵士號火車頭其實又叫做「G12型柴油機車」,九廣鐵路公司於50年代一共引進了5輛(51-55號),它們全部由澳洲克萊德工程公司建造,可牽引十多節車廂行走。


歷史車箱223號,它屬於1955年的頭等車廂

第51號的「亞歷山大爵士號」火車頭由50年代起一直行駛於紅磡至羅湖站之間,主要用作牽引客車及貨卡,至1997年才退役,2004年完成復修後再運到鐵路博物館展出。至於其餘4輛包括第52號「慕蓮夫人號」、第53號「溫思勞號」、第54號「邲嘉號」及第55號「獲嘉號」,則於2005年運返澳洲阿德萊德繼續服役。


20年代沙頭角支邊採用的窄軌蒸汽火車頭

除了50年代的「G12型柴油機車」外,館內還有一部20年代行走沙頭角支線的窄軌蒸氣機火車頭。這條已荒廢了的鐵路支線,早於1912開通,連接粉嶺站與沙頭角站,全長11.67公里,共設5個車站,包括粉嶺、洪嶺、禾坑、石涌凹及沙頭角站。


1964年的頭等車廂

沙頭角支線全程以單軌鋪設,另在1.5英里及4英里設側線供讓車用,並在禾坑站設掉頭路軌。不過隨著20年代沙頭角公路開通,該支線乘客量大跌,到1928年4月1日停駛,支線大部份路軌也已拆走,現時只剩下洪嶺站遺址。


1974年的普通等車廂 / 大埔墟火車站舊路牌

除了這些懷舊火車頭和車廂之外,博物館還擺放了不少舊日使用過的工具、車票、火車模型、歷史圖片等展出。隨兩鐵合併,館內的展覽廳於2010年新增了香港地鐵的簡史。至於火車站原址則於1984年獲列為法定古蹟,並活化為香港鐵路博物館,進行復修及翻新工程後,於1985年開館。


館外有個沙田站的古老麻石路牌 / 紀念鐵路博物館成立並成為法定古蹟的告示牌 / 大門上的嶺南彩塑經復修後重現昔日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