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書香世代陳家祠@廣州

上次重溫了大學時期遊過的北京,這次再來翻翻老照片簿,看看另一輯同樣是N年前的旅行照,地點是廣州的陳氏書院。



位於廣州荔灣區陳家祠地鐵站旁的陳氏書院,又稱為「陳家祠」,不過它並非一般古老祠堂那麼簡單,它始建於清朝光緒十六年(1890年),是當年廣東72個縣的陳姓宗族合資興建,用作祭祀祖宗,歷4年竣工。除了是宗祠外,陳家祠還是陳氏子弟來省城應考科舉期間的學習及住宿居所。1959年它闢作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是華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華美、最典型的嶺南祠堂式建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獲評選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首。

陳氏書院佔地近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平面呈正方形,寬深各80米,坐北向南,採用傳統的「三路三進九堂兩廂抄」佈局,穿插六院八廊,廳堂軒昂,庭院幽雅,主次分明且整齊對稱。此外,全院的門、窗、屏、牆、欄、樑架、屋脊等都有造型極精美細緻的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陶塑、銅鐵鑄等藝術品,當中以主廳正門兩邊的外牆上的6幅大型磚雕「梁山聚義」及「梧桐杏柳鳳凰群」,雕工最精細講究,人物神態活靈活現,堪稱嶺南磚雕藝術的代表作。1959年詩人郭沫若曾到訪陳氏書院,還即席賦詩:「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除了雅緻的雕樑畫棟外,書院內連接苑囿別館的長廊及青雲巷(上圖留影的窄巷)也甚具特色,可以想像當年一眾秀才、監生、貢生們在院內一面閒逛一面苦讀的情景,相信「青雲巷」之名也是祝願後進們平步青雲之意吧!希望將來有機會重遊廣州時,再來走一走這條意頭十足的「青雲巷」。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細味大世界浪遊記

某日上網,順手check下blog有乜趣怪新留言,竟然發現其中一條神秘的「私人回應」,當中寫著「本人第一本旅遊著作終於面世!我已經預留一本送給你……」細看原來是blog友KK的留言,實在係既驚喜且感動!



一點也沒有跨張,「驚喜位」當然係突然有禮物收啦!至於「感動位」則有兩處﹕(感動一)在網上一位素未謀面的blog友,雖說彼此不時會「串門子」搭下訕,分享一下旅行經歷,但畢竟也是萍水相逢吧!突然獲垂青送贈大作,確實有點受寵若驚,也有一點兒臉紅,心想﹕點好意思收呢!(感動二)看KK君的blog,一篇又一篇的遊記早已獲得不少blog友回應加以讚賞,又提議他不如出書啦!今日KK兄終能圓了夢想,實在太替他興奮。能識到一位旅遊作家,也感「與有榮焉」!由於自己算是半個「行內人」,所以也知道一點點出書的「內情」。要出一本這種全粉紙印製的書,需要的「本錢」也不菲,相信也足夠去一次豪豪地的歐洲遊吧!如果知道這一點,對KK兄為實現理想而出書,就更加敬佩。



雖說是有點不好意思,但幾天前還是鼓起勇氣上了「自遊人」,既想欣賞下KK君的傑作,也確實不應辜負他的好意啊!從老闆娘手中接過這本粉紅色封面的書,上面繪畫了背起背包的KK(我估個公仔係KK吧)及不少外國地標建築,還以秀麗的鋼筆寫了《KK浪遊大世界》的書名(後來才知原來全書都以這種秀麗的手寫字印刷,厲害),加上以厚重硬卡紙作封面,肯定是「落重本」之巨製!老闆娘還友善地遞上一張名單,原來全是獲贈書人士的簽署,紙上大大話話也有五、六十人(KK兄的人氣蠻勁的)!我很快就找到「基爾」一欄,並立即簽了名。



在回家途中的巴士上,已按奈不住好奇心,立即翻開書來細看。書套內頁上的作者簡序已經寫得甚吸引,很喜歡「雙魚」的比喻,某程度上也是因為感到身受﹕為生活奔波之餘,也正努力實淺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理想……

再揭下去,就是KK兄的自序,說到自小就有當作家的理想,還有如何展開「人生旅程」,這次出書就輯錄了10年來踏足過當中12個國家的「旅行體驗」。翻開書內每一個章節,都畫了一條媲美「東方快車」火車路線的「遊歷路線圖」,由意大利、俄羅斯、冰島、挪威、西班牙……一直去到中東的約旦、土耳其、卡塔爾,編排不算太花巧,內容也有別於市面上常見只羅列一大堆吃喝玩樂住宿好去處等資訊的旅行天書或雜誌,大部分內容都是談談旅行的個人感受。當然,當中也有一些「奇遇」的記述,例如在米蘭被偷了相機,又或者在波圖搜購C朗的紀念品(好羨慕啊!我當年去葡萄牙只去過里斯本,而且那時C朗仲未紅,無乜佢既野賣,反而見到好多士砵亭頸巾)。簡單而言,這是一本細緻有趣的「旅行筆記」。很奇怪!或許部分地點也曾到訪過的關係,一面看著書中的描寫和精美的照片時,似乎就好像與KK兄聯袂去多一次舊地重遊一樣呢!

最後,當然要再次向KK兄說一句﹕「多謝晒!」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俄羅斯謎旅程十三

羅馬不是一天就可建成的!俄羅斯也一樣,其發源地到底在哪裏呢?


走出了古雅、輝煌又熱鬧的聖彼得堡,坐了大約4小時車程,來到了俄羅斯的發源地諾夫哥羅德古城。「諾夫哥羅德」在俄文中解作「新的城市」,實際上它卻是俄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公元862年北歐華蘭人族長盧立克(Rurik)率領族部眾來到諾夫哥羅德建立公國,奠定了俄羅斯的立國基礎。

千百年來,諾夫哥羅德一直是北歐波羅的海伸延至東歐君士坦丁堡的商業(主要是皮毛貿易)交通要塞,位處聖彼德堡與莫斯科之間。公元9世紀時,諾城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是基輔羅斯大公國的第二大城市,基輔羅斯就是俄羅斯東斯拉夫人在中世紀正式建立的第一個國家。12世紀時,諾夫哥羅德管治的地區由今天波羅的海之濱的愛沙尼亞,一直伸延到烏拉爾山脈。13世紀拔都率領的蒙古騎兵先後攻陷莫斯科及基輔,卻沒有揮軍諾夫哥羅德,俄國各公國包括諾城在內,需向金帳汗國可汗納貢(繳交保護費)。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瓦解後,1478年沙皇伊凡三世正式吞併諾夫哥羅德,令這座古城正式進入沙皇時代。



由於諾夫哥羅德扼守俄國西北交通及經濟命脈,17世紀以來也一直是俄羅斯人防禦聖彼德堡及莫斯科兩個首都的軍事要塞,19世紀初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率領俄軍反攻法國的拿破崙兵團;以及1944年1月74萬蘇軍展開長達3個月的猛烈反擊,逼使納粹德軍西撤退守200公里,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聖彼德堡)的封鎖,這兩場被俄國人視為生死存亡的大戰,戰場都是在諾夫哥羅德。雖然時至今日,來到諾夫哥羅德古城區已經看不到過去幾百年來的戰火遺蹟,但宏偉的紅磚城牆仍顯示出這座古城昔日的光榮歲月,1992年更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到達諾夫哥羅德時大約只是11時多,在城外下車時,首先看到的不是古老城牆,而是在穿過停車場時看到的東歐老爺車,令人感受到一點點前蘇聯的味道。



諾夫哥羅德古城現時已成為當地市民的休憩公園,自從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到訪的遊客日多,古城前的公園已變成了擺賣各式各樣紀念品、小食亭的攤檔區(上圖左)。進入古城時,沿路也看到不少老師帶學生來遊逛古城,讓小孩子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上圖中下為城內最著名的古蹟「俄羅斯立國千禧年紀念像」 。這座有7、8米高的大型青銅雕像建於1862年,是紀念留里克建城1000年而設。除了頂部的天使像外,圍繞銅像雕還有幾名俄國歷史上的明君、偉人及學者等,包括留里克、弗拉基米爾大公、米哈伊爾羅曼諾夫、彼德大帝、伊凡三世,以及俄國第一名擊敗韃靼人的德米特里等。



二次大戰後,諾夫哥羅德城內現存的古蹟只餘下50多處,其中以聖索菲亞大教堂(上圖左)最宏偉。始建於1050年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俄羅斯典型的拜占庭式宗教建築,頂部共有5個「大洋蔥」圓穹頂,是俄國現存最古老的東正教堂。到訪當天教堂正維修,外牆搭建了不少台架,反而不及始建於1673年、俄羅斯最古老的機械鐘樓搶鏡,大鐘樓前擺放了幾座比人還要高、要數人才能合抱的大銅樓。





古城內每處都顯示了這座千年古都的魅力,除了有聖索菲亞教堂及鐘樓外,連鐵閘也雕上「859」的年份字樣,以及在二次大戰擊退納粹德軍戰役中陣亡的蘇軍英雄紀念碑(右上圖)。此外,當地政府將古城「活化」為公園也很成功,園內有不少市民來踩單車、踩roller,甚至游水。沒錯,諾夫哥羅德雖然是內陸城市,但一樣有「海灘」。上圖可見在180度鏡頭下的河畔沙灘景色,是諾城最靚的風景,左面為如維港一樣遼闊的、分隔諾夫哥羅德新舊城的沃爾霍夫河(Volkhov River),與沿河而建、恍如萬里長城般宏偉的紅磚古老城牆互相輝映。



遊逛過古城,又到「醫肚」時間。由於早過了「午市」,古城附近不少餐廳已經「休市」,只有來到上圖這間「兒童餐廳」吃點東西。雖說是吃「兒童餐」,但其實一樣有三文魚沙律、精緻的糕點、飯菜等,份量也OK。餐廳內還有不少遊戲設施,大魚缸內還養了從未見過的、肥嘟嘟的俄羅斯白蛙,大門則有熊Bear Bear木雕。餐廳外的公園還有座小教堂,另一面則有一座「迷你機動遊戲」,是一個不錯的兒童樂園,與古老的諾夫哥羅德古城來一個有趣的cross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