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俄羅斯謎旅程十一

聖彼德堡要學巴黎,市內除了有「俄國梵爾賽宮」外,仲有「俄國羅浮宮」,而且還真的收藏了不少歐洲藝術珍品?


在聖彼德堡四處遊逛,經常會乘車、乘船穿梭於大街小巷,感覺上這個並不是一個很繁忙、很擠逼及面積很大的城市,比較多人的地方,也只很於幾處主要景點,和市中心近涅瓦河沿岸一帶。

說聖彼德堡「抄」巴黎,除了因為市內有冬宮和夏宮外,還有媲美塞納河的涅瓦河、如香榭麗舍一樣的大馬路,以及市中心主要幹線上修建的幾座媲美凱旋門的彼德門,全都是沙皇時代的「文物」。至於在馬路上若要一睹「蘇聯遺風」,可能就是上圖那些東歐常見的古老有軌電車了。



參觀過夏宮、彼德保羅要塞、阿芙樂爾號戰艦、青銅騎士,遊過涅瓦河的船河,又到過聖伊薩基耶夫和救主滴血教堂「朝聖」後,來到在聖彼德堡的最後一天,當然不能漏了去冬宮。這座昔日沙皇的屋企,現已成為歐洲僅次英國大英博物館及巴黎羅浮宮的第三大博物館,收藏珍品之多,即使逛一整天也未必足夠。故此,去之前還是先「醫肚」較佳,以免行到半路又要出來吃東西咁麻煩!

來到上圖這間餐廳坐下來,首先吸引注意力的並不是什麼俄羅斯特色餐(老實說吃了幾天也開始有點厭了那些沙律和麵包),而是店內的裝修擺設。除了有慣見的餐桌和水吧之外,竟然還有書房和壁爐等陳設,四周圍還擺放了不少可愛的洋娃娃、搖椅等家居擺設。在昏黃的燈光下,令人有一種在家吃飯的溫暖感覺。至於食物方面,頭盤依然有青瓜菜絲混和的俄羅斯沙律,依然沒有沙律醬(佢地唔興),但今次加了一點三文魚生,感覺仍很清新。主菜是一碟炒飯,配上醬汁燴肉,可選擇牛、羊、馬肉,因貪新鮮點了比較少吃的馬肉,味道有點像牛肉,帶點羶味。最喜歡的是最大的那杯拖肥雪糕,雖然不算很特別,但不太甜,而且還很軟滑,也可能純粹是較愛吃甜品吧!



「一寸光陰一寸金」,去旅行時尤其感覺到這個道理。吃飽飽之後,不再浪費時間,立即起程去逛冬宮。然而一出餐廳門口竟下起毛毛細雨,氣溫立即降了幾度,在6月盛夏天時首次感受到「秋意」,連忙要穿上風褸(當地人當然不覺冷,大多仍是短袖tee一件)。來到冬宮廣場時,幸好微雨已停了,天色仍然昏暗,但也顧不了這麼多,又要讓「相機大哥」操勞一翻。

每次去歐洲,除了逛教堂之外,逛王宮似乎也是「指定動作」。甫抵達冬宮,已被宮門前偌大的廣場懾服,方圓達6萬平方米的冬宮廣場,氣勢媲美北京故宮前的天安門廣場,中央聳立一根高達47.5米的阿歷山大柱,紀念19世紀初俄軍擊退拿破崙兵團的光榮歷史。這根由一整塊花崗岩雕成的巨柱重達600噸,直徑4米,毋須任何支撐。柱頂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腳踏一條蛇,象徵戰勝敵人。站在冬宮廣場上,除了欣賞到樓高3層、以柔和而獨特的孔雀綠為主色調、採俄國巴洛克式建築的冬宮外,還有對面呈半圓形的參謀總部、阿歷山大巨柱,以及遠處襯托的聖伊薩基耶夫大教堂的大圓金頂,構成一幅典型的歐洲風情畫。



拱頂長柱廊、大理石雕像、黃金水晶吊燈、巨幅天花油畫、一系列的雕欄玉砌……宏偉的冬宮,當然不會少了這些歐洲皇宮的「基本功」。自問不算是井底之蛙,之前也曾踏足過巴黎、維也納、馬德里、斯德哥爾摩、奧斯陸等地的皇宮,然而這次來到冬宮,依然按捺不住發出「嘩嘩」聲,宮內藝術珍品之多,相信僅次於巴黎的羅浮宮(導遊簡介也是這麼寫的),同樣是即使花一整天也難以逛完的藝術寶庫,唯有簡單走一圈,按導遊簡介找幾處必看的大師名作、看看最出名的白廳、孔雀石廳、黃金會客廳、拉斐爾長廊之類的,已經花了數小時。



始建於1754年的冬宮,又名隱士廬博物館,其名稱原自其法文名Hermitage。由於修建皇宮的兩位女皇伊利沙白及嘉芙蓮大帝,與老父王彼德大帝一樣仰慕西歐文化藝術,除了引進西歐著名的宮廷設計師拉斯里堤及羅西外,還經常出訪或派員赴歐搜羅藝術珍品,包括200多幅18及19世紀荷蘭畫派大師的傑作,如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1606-1669)著名的《浪子回頭》(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此外,還有不少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如達芬奇、拉斐爾、米高安哲羅、提香、卡拉瓦喬等的名作,可惜由於大剖分名畫都鑲嵌在玻璃畫框內,拍照會有反光倒影問題,所以索性齋用眼欣賞,不再分神拍照。圖左則是沒有玻璃阻隔的、講述特洛伊木馬屠城故事的《勞孔像》(Laocoon and his sons)。



除了珍藏不少西歐的「來路貨」外,冬宮內還有收藏了不少「國寶級藝術品」,包括至今仍會報時的黃金孔雀鐘、鵝蛋機械鐘,以及各式大理石雕像、瓷器、骨雕和彩石花瓶,例如上圖左的一個重19噸的巨型玉石花瓶。上圖右則是宮內正門最著名的約旦大階梯(Jordan Ambassador's Staircase),是冬宮1837年大火後唯一依照最初設計重修的建築部分,保存最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及色調。



除了看名畫、雕塑奇珍之外,逛冬宮的另一主要節目當然是「遊花廳」。據導遊簡介稱,冬宮內擁有大大小小的房間廳堂逾千間,連接的長廊達到20公里,逛一圈也要費不少腳骨力。上圖是拍得比較好的幾張照片,包括上右圖逼滿人的「徽章廳」,除了一盞盞自20多尺天花吊下來的銅製大吊燈外,還放置了俄國戰士的雕像。上左圖為白廳,顧名思義是以白色為主調,廳內裝飾了不少古希臘羅馬神話人物如宙斯、雅典娜的浮雕,展示的主要是英法的藝術品,然而金光璀璨的大圓拱型吊燈及拼花地板也非常搶眼,充滿18世紀洛可可(Rococo)的色彩。圖下左則是聖喬治廳的沙皇寶座,圖中下則為彼德廳內陳列的安娜女皇(1730-1740年在位)的寶座,背後的巨幅油畫則是彼德大帝與雅典娜的「合照」。



冬宮內另一個很出名的大廳,就是有一個個小玻璃金字塔作陳列櫃的黃金會客廳(Gold Drawing Room),它是冬宮最金光燦爛的廳堂,從牆壁到天花頂都鋪滿金箔,小金字塔內展示的都是昔日西歐珠寶工匠為沙俄皇室設計的飾物。此外,不少面向冬宮廣場的展廳,從窗戶往外望可遠眺對面呈半圓形的參謀總部大樓。



除了各式油畫、珠寶外,大理石雕塑也是冬宮內隨處可見的藝術品,它們形態各異,有的在訴說著希臘羅馬的古老神話,也有來自俄國的民間故事,當然也少不了以聖經人物作題材的雕像,例如上圖中的一具聖母聖嬰的大理石像,若放置在西歐的羅馬天主教堂可能不算特別,但在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來說卻極罕見,因為即使在東正教堂內,聖母或耶穌雕像並不常見,較多的反而是壁畫和浮雕,所以這具穿上傳統聖母籃袍的大理石雕像極之珍貴。



冬宮除了因珍藏大量18、19世紀荷蘭畫派名作稱著外,也收藏了不少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例如上圖左陳列於米高安哲羅廳中的《縮著身子的男孩》,便是該名大師完成於1530年間的傑作。

值得一提的是,冬宮內還收藏了很多近現代藝術品,包括上圖右造型精緻有趣的瓷繪,原來是出自畢加索的手筆。此外,還有一大班印象派大師爭相展示各自的才華,包括畢沙羅、雷諾阿、莫奈、梵高、塞尚、高更,以及上圖中的這幅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巨製《舞蹈員》(The Dancer, 1910)。所以,即使只能花數小時逛冬宮,已經感覺像上了一課歐洲藝術史速成班,又或是翻閱了一本「精華版」的《藝術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