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瑤池在水中央@城門水塘

天氣涼了,係時候又要出動行下山。去邊好?近近地就去城門水塘打個round。睇人地blog話城門水城係「港版九寨溝」,睇相影出黎又真係有D似架!所以這次索性帶埋相機去,希望影返D靚景相。



雖然基爾並唔係第一次行城門水塘,不過之前既懶又嫌麻煩,所以從來無帶相機同行,這次算係處子之作,影不好請莫見笑。話說回來,城門水塘確實係一處幾熱門的行山、影相、餵馬騮、釣魚同埋拍拖的聖地,這次就一次過全部見到晒。當然這裏人氣咁鼎盛,亦都係因為交通實在太方便。由荃灣千色店後面的兆和街乘82號綠色小巴,不到半粒鐘已到達城門水塘菠蘿壩的總站。選擇走的只是難度較低的菠蘿壩自然郊遊徑及水務用車路環繞城門水塘hea一圈而已。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一走上郊遊徑時,仍被「美猴王兵團」嚇了一跳,還立即同場上演猴子偷桃~~~sorry!應該係偷蘋果的「true monkey show」,不要以為佢地個個肥斯大隻咁,原來身手都好敏捷架!



同迎賓的馬騮儀仗隊say goodbye後,行行下就來到著名的白千層林蔭大道。白千層係城門水塘最具代表性的樹種,英文名為Paper-bark Tree,學名為Melaleuca quinquenervia,屬常綠喬木,也是全球生長得最快的樹木,一年可長高十米,成年的白千層一般可達25米高。由於白千層適應力強,不論潮濕及乾燥的環境都能速迅生長。早於20世紀初港府陸續修建水塘時,白千層已由原生地澳門引入作植林及鞏固斜坡之用,常見於郊區、水塘邊及新界高速公路旁。白千層最明顯的特點係樹幹上一片片的樹皮,有點水松的質感,走近仔細聞一聞,還有點白花油味,聽聞它的樹葉可提煉出白樹油,是製造白花油和萬金油的成分之一。



環繞城門水塘的畔塘徑(Reservoir walk)基本上沒有任何難度,連斜路也不太多,可以好hea地走,沿途也有不少「歇腳點」,而且風景也著實不錯。記得上次來的時候水塘的水位較滿,湖邊的白千層浸在水中,波平如鏡的湖面倒影出四周的山水景緻,確實有幾分九寨溝神緒(雖然基爾未去過九寨溝),至少在香港的石屎森林內,如此級數的天然靚景並不多見。事實上,昔日確實有不少古裝片會來這裏取景,因為勝在無電線杆、輸電塔之類的東西,唔駛驚會穿崩。



除了「美猴王」之外,近年城門水塘也成為迷你黃牛牧場,正確來說甚至不能說是牧場,因為在這裏四圍漫步自由自在食草的黃牛並非由人飼養的,牠們原是這裏附近一帶農地的耕牛,不過後來農田荒廢了,黃牛就被農夫放生。由於城門水塘一帶水草豐茂,所以就吸引了不少流浪牛來棲息。這次來到水塘邊,還看到一隻小黃牛,初時牠還怕羞地挨近牠的牛媽媽,且寸步不離,後來牠見遊人沒有殺傷力,就放心地獨個兒躺在翠線的草地上晒晒太陽。



有大群黃牛同白千層作背景,當然要拍張照,出來的感覺竟然也有點瑞士feel!離開「牛牧場」繼續前行,不經不覺又來到城門水塘的主壩,行程也差不多來到尾聲,看看手表也不過走了3個多小時!在大壩上看日落原來也甚正,「鹹蛋黃」映照出的晚霞,再襯托湖面的銀光,效果都唔錯。聳立於湖中的抽水塔,驟眼睇也有D歐洲堡壘feel,算是英國人留給香港人的一點小禮物吧!



大壩的盡頭有一塊大石碑,記載了當年修築城門水塘的歷史﹕話說20世紀初香港的人口不斷上升,為解決港九新界的供水問題,港府於1923年開始計劃於大帽山東面城門八村一帶的山谷修築水塘,並從英國聘請工程顧問公司「Sir Alexander Binnie Son & Deacon」的技術人員負責策劃及設計,工程高峰期參與建設的工人達2,160名。第二期工程於1935年動工,除了增建了菠蘿壩外,還修築了九龍接收水塘及石梨貝濾水廠。到了1936年完工後,整個城門水塘工程總儲水量達30億加侖,全期耗資950多萬港元,不論以當年英國本土,甚至大不列巔帝國全球眾多屬土合計,都是最大規模的儲水庫。由於落成時正值紀念英皇佐治五世登基25年,水塘易名為銀禧水塘(Jubilee Reservoir),直至戰後才回復城門水塘舊稱。



原來,得閒行下水塘,都可以上香港歷史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