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最喜歡就是秋冬季節,既唔熱唔凍,又唔晒唔落雨,似乎做什麼東西都好愜意似的,連身邊的朋友也「活躍」起來,放假總是忙於去街、飲茶,當然少不了去行山這個「重點節目」。
大埔向來是基爾的首選的「後花園」,之前也曾寫過一篇由九龍坑山、沙螺洞一路走到粉嶺鶴藪水塘的網誌,一來因為喜歡大埔的行山徑比較清幽,較諸到西貢或港島區行山時的「人頭湧湧」盛況,在大埔郊區更能感受多一點大自然氣息;而且大埔的行山徑一般都較長,很多時都要花上大半天才能完成,定可盡興而歸。雖然明知如此,但這次因為貪睡而遲了起步,乘小巴來到起點烏蛟騰時已經是下午1時多。
與其他老手的「穿山甲行軍式」行山節奏不同,基爾向來行山與寫blog一樣都愛慢條斯理,行下又會停下來睇下風景影下相,以hea為第一位,絕對不是要考驗體態。然而,凡事總有例外!這次雖然是遲了起步,也明知要改一改老習慣,必須加快步伐才可趕及日落前抵達終點鹿頸,然而沿途經過九擔租,穿越一個又一個密林,在上、下苗田走過一條又一條清溪,試問又怎能忍手不停下來拍幾張「仙境照」!
好了,一行人花了3個多小時終於來到豁然開朗的三椏涌,眼前極目遠望就是有「香港小桂林」美譽的印洲塘。之前沿途都已經要大影特影一餐,來到這個「小桂林」就更忍唔到手……再看看手表時,赫然發現已是4時多,經荔枝窩到鹿頸的原定路線肯定要腰斬了。在三椏村吃點豆腐花喝點汽水後,經仔細相量,就決定沿較快的上路,繞道吊燈籠的山路,希望趕及日落前(因為沒有帶任何照明工具,也不想摸黑行山咁刺激)返回烏蛟騰,再乘小巴離開。
吊燈籠一帶的山路其實甚陡峭,加上5點過後暮色漸濃,沿途也不見人影,只有一片荒草淒淒的景象,即使有點累也不敢再hea,沿山路一直以極少用的「穿山甲」行軍式步伐快速前行,也無暇停下來眺望山下印洲塘的靚景。最後到了6點幾,在「伸手勉強可見五指」的情況下順利返抵烏蛟騰小巴站,總算體驗了一次先甜後苦的難忘行山旅程。
以前我都有行過鹿頸同烏駮騰,不過唔知係咪同基爾行嘅一樣。
回覆刪除Mei:鹿頸那一段是後半段, 我也未去過呢
刪除如果係烏蚊騰至印洲塘的一段就是喱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