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出巡又去D老地方,今次巡到去大埔的火車博物館。
博物館採傳統中式磚瓦建築設計,門口仲有一架Melody Fair那種手搖式測軌車
這間位於大埔墟崇德街的火車博物館,正式名稱其實叫「香港鐵路博物館」,本身是一座風格獨特的金字頂型中國傳統建築,原本它是大埔墟火車站,建於1913年,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館裏陳列了多種關於香港鐵路發展的文物,包括號上圖左的「誌臂控制桿」 / 右上圖為舊大埔墟車站售票處 / 右下圖是一些鏽漬斑斑的、像個銅箱的信號機器
火車站大堂已改建為博物館,陳列了多種古老的鐵路機械系統,例如上圖的「誌臂控制桿」其實本來是設立在鐵路道旁的機械,用以傳送路線前方狀態的資訊給予列車駕駛員或調車員知道。
不少人走到火車軌上拍照 / 右上圖為70年代的3等廂車票 / 右下圖指示往戶外「歷史車卡」展區
一般來說,這些控制桿發出的鐵路信號會指示列車可安全行駛的速度、或指示列車停止。在未有電腦化的訊號系統前,大部份鐵路交通網絡都要靠這種訊號桿系統運作。
停泊在碎石路軌上的亞歷山大爵士號火車頭
博物館的戶外「歷史車卡」展區共擺放了6輛不同年代火車卡,還有手搖及機動工程車各一輛。此外,2004年新增了九鐵於1954年引進的首台柴油火車頭,名為「亞歷山大(葛量洪)爵士號」的51號火車頭。
亞歷山大爵士號火車頭精巧細緻的靈件仍保養得非常完好無生鏽
亞歷山大爵士號火車頭其實又叫做「G12型柴油機車」,九廣鐵路公司於50年代一共引進了5輛(51-55號),它們全部由澳洲克萊德工程公司建造,可牽引十多節車廂行走。
歷史車箱223號,它屬於1955年的頭等車廂
第51號的「亞歷山大爵士號」火車頭由50年代起一直行駛於紅磡至羅湖站之間,主要用作牽引客車及貨卡,至1997年才退役,2004年完成復修後再運到鐵路博物館展出。至於其餘4輛包括第52號「慕蓮夫人號」、第53號「溫思勞號」、第54號「邲嘉號」及第55號「獲嘉號」,則於2005年運返澳洲阿德萊德繼續服役。
20年代沙頭角支邊採用的窄軌蒸汽火車頭
除了50年代的「G12型柴油機車」外,館內還有一部20年代行走沙頭角支線的窄軌蒸氣機火車頭。這條已荒廢了的鐵路支線,早於1912開通,連接粉嶺站與沙頭角站,全長11.67公里,共設5個車站,包括粉嶺、洪嶺、禾坑、石涌凹及沙頭角站。
1964年的頭等車廂
沙頭角支線全程以單軌鋪設,另在1.5英里及4英里設側線供讓車用,並在禾坑站設掉頭路軌。不過隨著20年代沙頭角公路開通,該支線乘客量大跌,到1928年4月1日停駛,支線大部份路軌也已拆走,現時只剩下洪嶺站遺址。
1974年的普通等車廂 / 大埔墟火車站舊路牌
除了這些懷舊火車頭和車廂之外,博物館還擺放了不少舊日使用過的工具、車票、火車模型、歷史圖片等展出。隨兩鐵合併,館內的展覽廳於2010年新增了香港地鐵的簡史。至於火車站原址則於1984年獲列為法定古蹟,並活化為香港鐵路博物館,進行復修及翻新工程後,於1985年開館。
館外有個沙田站的古老麻石路牌 / 紀念鐵路博物館成立並成為法定古蹟的告示牌 / 大門上的嶺南彩塑經復修後重現昔日的風貌
金字塔頂的屋買少見少。
回覆刪除以前由新界出九龍,火車是主要交通工具。每次捐山窿都覺得好刺激。
Mei:依家好少啦~~~變晒高樓大廈
刪除我又唔覺好刺激,只係覺得好鬼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