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睇完「香江有情」展覽,順便又行埋歷史博物館另一邊的常設展館「香港故事」吧!雖然基爾之前已行過好幾次,不過影相post上blog還是首次,所以即管再巡一圈測試一下新相機!
走入拱門就看到4億年前香港誕生時的地質面貌 / 原始人造獨木舟 / 摩崖石刻
「香港故事」由地庫和1樓展廳組成,共8個展區佔地達7,000平方米,是歷史博物館規模最大的展覽。展廳內收藏了逾4,000件展品,由4億年前泥盆紀時代經火山爆發誕生的香港地質歷史,一直介紹到1997香港回歸。
1955年港府興建李鄭屋村時意外發現了東漢時期的李鄭屋古墓 / 灰窯遺址
這一大批珍貴的香港文物展品是博物館多年來努力蒐集、保存及研究工作的總展示,配以聲光等特殊效果介紹香港的自然生態、民間風俗及歷史發展。當中基爾覺得比較特別的是李鄭屋古墓,十字形漢墓廳內擺了不少當年出土的陶器和古錢,同場還展出東涌、馬灣等地出土的唐宋古窯模型。
香港開埠初期的漁港風貌 / 天后廟銅鐘和宮燈 / 稻田水車 / 水上艇戶帆船
走出古墓後,就見到一艘幾搶眼的中式大帆船。清代中葉香港還是個小漁村,不少艇戶漁民一家大小就住在漁船上,船內還展出了水上人的生活用品。離不開水上人的還有天后廟,漁民出海捕漁前都會先祈求天后娘娘保佑魚穫豐收平安歸來。這間仿製的天后廟也甚具規模,廟內還掛了不少大型宮燈。
19世紀中葉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維港逐漸成為繁忙的商運轉口港
睇完漁村後再乘電梯往1樓的近代香港史展廳,此part主要睇鴉片戰爭前後至九七回歸的殖民地歷史,展廳內搭建了一幢維多利亞式大樓,面向古老維港全景照,很有懷舊味,碼頭還泊了一艘西式舊貨輪和放置了幾個木箱。碼頭旁有間匯豐銀行,門前掛了沿用百年的舊logo,直至80年代後期才改用現時的菱形圖案。
70年代的電車 / 電車操控桿 / 律勞卑紀念碑 / 律勞卑畫像 / 林則徐像
碼頭旁還有不少與鴉片戰爭有關的文物,包括一條大理石柱「律勞卑紀念碑」,原置於澳門,後來在香港墳場被發現。讀過鴉片戰爭歷史的應記得律勞卑這名字,1834年他成為首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由於貿易不平衡和鴉片問題令中英外交關係惡化,是引發1840年鴉片戰爭的關鍵人物之一。
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幾款郵筒、郵票售賣機 / 古董留聲機和打字機
古老銀行隔籬仲有古老郵局,裏面擺設了幾款古老郵筒。以前街邊的郵筒並非綠色而是紅色的,與英國一模一樣,上面有VR字樣。VR其實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拉丁拼法Victoria Regina的簡寫,她於1837-1901年在位,是英國迄今在位最久的君主,在位64年間被譽為英國最強盛的「日不落帝國」年代。
比較特別的還有打字機,其實基爾中學時也曾學過用打字機,記得那時用手指尾篤shift掣時重到幾乎拗傷;打錯字又要用「改錯紙」或甚至重新打過,非常痛苦;字粒敲打在滾軸的紙上時會發出非常清脆的聲音;打到滾軸盡頭時還會有「叮」一聲……不過到寄出的第一封求職信時,已不知不覺間進入電腦時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