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風從寶島來@長春祠

只聽到,一陣
十字鐃和岩石咬牙切齒的較勁
火藥引爆飛沙走石的激情
那牆上所有的名字
都霍地立了起來



離開壯闊的「青水斷崖」之後正式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首站先去行「長春祠步道」。左上是行人行車兩用的長春祠隧道;左下是蜿蜒流過峽谷的立霧溪;右為長春橋。



台灣不少旅遊區都修葺了方便易走的觀光步道,太魯閣國家公園就有十多條,包括這條長春祠步道,如果快行來回不過1小時多。上圖是由長春橋遠眺對面山的長春祠。



台灣中部受中央山脈阻隔,到50年代才沿山修大橋築隧路建成貫通東西岸的橫貫公路,由於工程極艱巨,施工過程中就有212名工人殉職,台灣公路局為了告慰英靈,於1958年擇定公路對岸的湧泉水瀑上方築長春祠作祭祀。



長春祠步道在幾乎90度垂直的崖坡開鑿出一段段隧道通往長春祠,下面流經的淺灘河道就是立霧溪,遠處依附地勢嵌入山壁間的中式建築物就是長春祠。



步道是由依山開鑿的隧道連接而成,隧道中沒有照明,很有探險feel。由於這裏的山坡屬大理岩與石英片岩的混合型地質,長年受風化侵蝕嚴重,一旦發生較強地震就會極易山崩塌方。



其中一段修建於懸崖邊的棧路,由於加設了圍欄所以感覺較安全。不過若望落下面的萬丈懸崖,恐怕會即時畀高症發作,腳都軟埋!



由長春橋旁的停車場行了20多分鐘就來到長春祠,長春祠的建築採仿唐式亭台樓閣風格,精巧莊嚴。祠旁有一飛瀑從山上飛瀉而下終年不歇,形成壯麗的「長春飛瀑」,由長春橋那邊已可遠遠聽到瀑布的磅?水聲。



從長春祠可回望繞山而建的長春祠步道和長春橋,以及下面作90度U-turn的立霧溪「曲流」奇景。由於地勢險要,長春祠附近時有出現塌方,1987年曾試過有落石擊毀祠旁的涼亭,1997年後才修復並重新開放。值得一提係祠後還有一段呈「之」字形、高380級的天梯直通山上的觀音洞和太魯閣鐘樓,可惜基爾時間不夠就無上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