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軍事天才凱撒大帝:下@科學館

除左打打殺殺之外,其實羅馬人都有好多建設的,就繼續行埋下半段吧!



展廳的另一半以「建造羅馬城」和「娛樂與生活」為主題。以前讀書時已經學過羅馬城不是一日半日建成的,單睇上左圖喱條羅馬石砌馬路就不簡單,羅馬帝國幅員廣闊,公元一至二世紀全盛時期由西歐至中東、北非一帶的道路系統已長達40萬公里,不少橋樑隧道和輸水道至今還在使用;右上圖是修築馬路時用的里程計算車。



羅馬輸水道也被譽為人類另一古代建築奇蹟,除了從遠山河流輸送水源入城供應居民使用外,還有建造地下管道作農業灌溉和大型溫泉浴場等設施。上圖右是灌溉用的大水車;左圖是「烏鴉橋戰船」,首尾相連可以築成海上行人橋,羅馬人就是靠這種浮橋擊退迦太基人,控制海中海諸島。



睇完羅馬人的建築設計之後,又點可以唔睇埋gladiator。相對士兵的盔甲,gladiator的服飾已經係好小兒科,可能因為無乜裝備,與猛獸搏鬥時先可以睇得更刺激。



Gladiator的頭盔原來都有好多款式,不過個人型公仔就差少少,站姿感覺上似時裝店的model公仔多過gladiator。



Gladiator用的劍也有長有短,可能是對抗猛獸或鬥士之間「互片」時,會用唔同武器吧!



最過癮是上圖右這個「獸籠升降機」,昔日鬥獸場的地窖除了有很多角鬥士的囚室外,仲有好多獸籠,野獸就是乘坐這種獸籠升降機,以滑輪吊索從地窖升上鬥獸場的地面。留意,獸籠升降機裏仲有隻開心得來又幾可愛的獅子公仔!



離遠見到喱幅壁畫覺得好靚,走埋去睇先知原來是介紹羅馬人著名的馬賽克藝術。Mosaic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巴比倫時代,後來傳入希臘逐漸令這種拼圖藝術發揚光大,希臘人多愛用黑色和白色的碎石拼出不同幾何圖案作裝飾。



展覽裏擺了一盤碎石畀人嘗試砌馬賽克的滋味,基爾當然也去試玩,有點似細個時玩的砌圖遊戲。羅馬時代馬賽克已廣泛用於民居、廣場地板或牆面的裝飾;到了中世紀拜占庭時代,馬賽克更進一步發展成教堂裏常見的玫瑰花玻璃窗和東正教堂常見的聖像畫。數年前去俄羅斯旅行時,在教堂裏也經常可以見到這類聖像畫。



除了馬賽克之外,展品中仲有這幅龐貝古城出土的壁畫《手執書筆的女人》(Woman with book and stylus)。公元前80年羅馬軍隊佔領龐貝,成為羅馬的殖民地。至公元79年龐貝附近的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全城遭火山灰活埋,直至18世紀才被考古學家發掘出土。



龐貝古城就如一個巨型的文物囊,保存了大批珍貴的古羅馬文物,歷史學家由此才得知古羅馬人的生活面貌。右上圖是羅馬人常用的日晷;右下是一座垂直報時的子午鐘;左圖是類似中國「銅壺滴漏」的古代夜間報時器。下圖左是一座製作陶器的轉盤,是古代陶匠工作坊重要的生產工具,會不會令你想起《Ghost》?原來這工具已發明了幾千年。



右上是幾枚羅馬錢幣;右下則是維特魯維所寫的《建築論》,維特魯維曾在凱撒大帝軍中擔任工程師,這本著作記載了大量古羅馬人的先進工藝技術,原稿在中世紀時已失傳,直至1414年才在瑞士發現殘卷,隨即送往羅馬重新印刷發行,書中記載的古羅馬建築工藝令當時的歐洲建築藝術家嘆為觀止,紛紛放棄中世紀沿用已久的哥德式風格,轉而「玩復古」學習羅馬人的建築、繪畫和雕塑藝術,帶動了Renaissance時代的來臨。



上圖是擺放在展廳中央的雕像「牧神」(The Fauno),牧神是古羅馬神話中的自然之神,主要掌管森林。在龐貝古城發現的這尊牧神青銅像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紀,雕像的肌理造型優美,工藝精巧細緻,是現存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雕像之一,文藝復興時代不少藝術家都是取經自古希臘羅馬的雕像造型。



睇完咁多古羅馬藝術品,行返出尖東時赫然發現原來香港竟然都有「羅馬遺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