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不中不英中華長卷@藝術館

一年容易又過年,首先要向大家拜個早年!每逢農曆年總會百無聊賴在家看電視,少不免又會與蘇師傅或玲玲姐見面,聽他們大談十二生肖運程。在下向來對堪輿命相之說無甚研究,當然也不是要在此班門弄斧,只希望將早前看的一個展覽與大家分享,順便應下節罷了。



去年回歸10年,香港辦了不少大型展覽作慶祝,這個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不中不英」展覽也是其中之一,它探討了香港人在過渡期前後、在中英文化間的迷失與探索。當中展出的這套以十二生肖作主題的作品名為「中華長卷」,出自本地藝術家黃琮瑜手筆,設計意念來自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再與歷史大事年表掛勾,意念創新之餘,其傳遞的訊息也非常清晰、強烈。作品描繪12件有關中國和香港的歷史故事,時間貫穿古代農耕社會至「50年不變」後的2047年,使用的手法融匯了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西方的平面設計及現代數碼打印技術,將香港人、中國人的歷史文化輕鬆幽默地娓娓道來,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來年是鼠年,就先談「鼠」。橫幅上左旁年表標示的,是「西元1997年7月1日」,即香港回歸的日子,至於右方的老鼠籠上方則寫著「向對岸的同胞招手」。以往香港回歸經常被視為大陸「招降」台灣的示範,這個老鼠籠確實幽了兩岸中國人的一默。至於接著的「牛」又如何?只有一個簡單的耕牛泥耙,左上方的年表則標示「西元前2500年—現今」,說的是中國幾千年深厚的農業社會文化,和中國人刻苦耐勞的精神。



至於「虎」,說的不是什麼珍稀華南虎或東北虎,而是過渡期的中英角力,圖左的年表標示「西元1982年—西元1997年」。港英時代港府徽號上的老虎,則「變身」成為打虎英雄武松。「兔」的橫幅上是一個大蘿蔔,上面有一撻血紅色,驟眼看也不明所指,再仔細看左邊的年表,寫著「西元1937年—西元1945年」,是中國人近代最艱苦的8年抗戰,由兔子愛吃的紅蘿蔔聯想到日本人愛吃的白蘿蔔,再在白蘿蔔上滴上血紅色的一點,是日本國旗的象徵,也是中國人的血淚。



再看「龍」,這種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帝王象徵的瑞獸,又玩出什麼花樣?答案也在左邊的年表中找到﹕「西元前2500年—西元1911年」,正好是中國近5000年的帝皇統治,右方還找來最後一位「皇帝」來悼念,不過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而是香港地道的「九龍王帝」曾灶財。至於「蛇」,則玩野地以手機的「蛇仔」遊戲及一個「$」的符號,回應了左方年表標示的﹕「西元1979年—現今」,記錄了香港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也諷刺了香港人「向錢看」的本色。



香港人最追捧的「馬」,說的是「西元1997年—西元2047年」回歸後的50年,雖說是「馬照跑」,但馬腳旁則寫了「點跑?」二字,令人不其然會心微笑。那麼馴良的小羔「羊」又搞邊科?年表寫著的是﹕「西元1989年6月3日—西元1989年6月4日」,相信是最多中國人無法入眠的一夜,右方畫的是數綿羊跳欄的圖畫,還有一支槍杆子對準了牠,說的是什麼故事,實在不言而喻。



來到「猴」,畫的竟是一個男人的「喉」嚨,上書「男人出聲」4字,左方的年表則寫著﹕「西元前2500年—西元1911年」,是一個男主作主的中國傳統社會年代。至於「雞」,令人即時聯想起雞啼和紅太陽從東方升起,少不免又要擺毛主席的語錄出來,年表上也標出﹕「西元1966年—西元1976年」的10年文革歲月。



第11個生肖「狗」,竟然搬出狗廁所來,用「解放」來開玩笑,年表則標誌著﹕西元1949年10月1日」的中共建國日子。最後的「豬」,是一幀分豬肉的圖畫,一塊似足中國地圖的豬扒,正靜靜的躺著,待刀叉來宰割,表達了八國聯軍侵華、列強瓜分中國及清末民初的烽火飛花年代,說的也是中國人沉痛的歷史。

看完這幅由十二生肖組合而成的「中華長卷」,又會否令你對這12種伴隨中國人幾千年的「動物圖騰」,有全新的認知呢!

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艾菲爾鐵塔愛漫遊

有一句很有趣的俗語﹕「人怕出名豬怕肥」。最近G2000在內地就因為「正名事件」而對簿公堂,看報紙原來內地還有不少姑池洗潔精、LV潔廁劑之類的,真的不能不佩服內地同胞搶佔先機發財的搵錢「智慧」。雖然如此,不過盛名也非盡是累人,例如有119年歷史的巴黎鐵塔,百年間紅遍全世界,也遊遍了全世界,相信百年前艾菲爾先生建鐵塔時,也不會估到吧!



艾菲爾鐵塔名聞全球,法國政府也樂於邀請這位百歲老人家當旅遊宣傳大使,如果要在外地搞什麼法國周、法國展覽等,總要邀請它一同來作招徠。最近鐵塔漫遊來到了香港,不過縮了水,靜俏俏的聳立在尖沙嘴新世界中心大門外,它本來是專程為中心內展出的一個法國油畫展作宣傳,不過畫展早結束了,鐵塔仍依依不捨,可能順道過埋農曆年才打道回府吧!它約有4層樓的高度,近看也甚宏偉,像真度高,難得旁邊還蓋了一間法式小屋Cafe作伴,算是增添了幾分法蘭西風情。這個打扮不俗的A貨鐵塔,像真度可以給一個「B+」grade。



事實上,它也非首次訪港,上一次是約半年前的「法國五月」時,就有已經初次體驗到香港鬧市的熱鬧情況。還記得當時它來到銅鑼灣的時代廣場一遊,一待就一個月,不少人都來到鐵塔下留影。不過這個A貨體積比較小,只有10米高左右,遠看還可以,但近看都幾假,不過它身上掛了以法文寫的「法國五月」名字,算是有點特色,可以給個「B」grade。



艾菲爾鐵塔除了愛遊香港外,也愛環遊地界各地,與它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還有過一面之緣。那次來到莫斯科北面的經濟成就展覽公園,一進門便與它打個照面,還即時對它說﹕「真估不到啊!來到這裏竟然也會碰到你呢!」雖然它比在香港時還縮小了一個碼,但站在色彩斑爛的花圃中央的它,仍散發著一點點花都風情。憑這身艷麗打扮,依然可以給一個「C+」grade。

聞說最近在內地的杭州建造了一個宏偉的法國村,叫得上法國村,少不免又要勞駕艾菲爾鐵塔光臨撐場。現代化的杭州市已鮮見「?柳畫橋風簾翠幕」,又或者是「水光瀲?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更不會再有「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但突然間有一座3﹕1比例大小的巴黎鐵塔拔地而起,一時間也非人人能接受,心裏真的要問一句﹕「為什麼來到杭州也要見到你呢?留待去巴黎時才拜候你,不是更好嗎?」話雖如此,也要為中國人炮製A貨的本領拍爛手掌,這個仿真度達90%的鐵塔,可以心悅誠服地給一個「A」grade。



記得那次來到巴黎,終於真真正正的與艾菲爾鐵塔見面,而且確實是聞名不如見面。聳立於戰神廣場公園(Parc du Champ de Mars)上的鐵塔建成於1889年,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並在當年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展示法國的工業建築技術成就。雖然當時鐵塔曾被巴黎市民指斥破壞了古樸典雅的市容,但時至今日已成為這個歐洲名城的地標建築之一。



正牌艾菲爾鐵塔與一般A貨最大的分別,是它設有升降機供遊客乘坐登塔。總高達324米的它,自19世紀末建成後成為最高的人類建築物,直至1931年才將「一哥」寶座讓予紐約的帝國大廈。雖然時至今日再不是最高建築,卻無損它獨具的魅力。



在夜色下,披了一身金光的艾菲爾鐵塔,每逢正點時分還會發出璀璨閃爍的燈光,遠至塞納河上,又或是對岸的夏佑宮(Palais de Chaillot),也會拜服在它的迷人美態之下。這時才真正明白,為何徐志摩看過後,也「不會再希罕天堂」,甚至「連地獄都不想去」……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睇58回紅白度新歲

還記得在80、90年代,「日本紅白歌合戰」似乎已是過年必看的電視節目,縱使近年紅白收視每下愈況,也沒有電視台再直播了,只會間中在農曆新年看到有線的錄播,然而對於「7年生」一輩而言,紅白依然別具吸引力,今年最期待一睹以下這位仁兄的演出。



他是誰?噢,相信熟悉日本藝能界之士,對他應不會感到陌生。他名叫森山直太朗,是近年崛起的創作歌手,被譽為「21世紀吟遊詩人」,其母森山良子也是享負盛名的歌手。歌聲純淨的森山直太朗經常以結他自彈自唱,2003年3月推出Single《櫻花》打響名堂,當年他還沿櫻花盛開路線由南至北巡迴演唱,唱片銷售破百萬,締造了「櫻花奇蹟」。2003年底的紅白,他就自奏自唱演繹了《櫻花》一曲,盡顯他的深厚唱功與才華,技驚四座的他,也成為全晚節目的亮點。

看紅白還有一個獨別之處,就是可一次過檢閱新晉歌手、組合,甚至久休復出的歌手、演歌名伶的現場演出。實力派一輩的演唱水平自然無容置疑,即使是看一眾典型偶像派的歌手如濱崎步、一群新舊「娘」的即場表演,也令人意外地絕不失禮,少有走音甩嘴入不到歌情況,相對香港新一輩歌手而言絕對是超班!

當然,另一期待的焦點是80、90年代一輩「老牌」歌手,再次在紅白的舞台上重現昔日的巨星風采。以下幾個響噹噹的名字,你又能否在茫茫腦海中重新打撈出來?……鄉裕美、華原朋美、玉置浩二、松田聖子、西城秀樹、中森明菜、澤田研二、山口百惠、近藤真彥、谷村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