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文武廟理民府訪古遊@大埔

上次睇過上環荷里活道的文武廟,原來除了港島半山之外,大埔也有一座古式古香的文武廟,而且也是早在1984年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文武廟外有一幅「文昭日月,武鎮山河」的書法大字對聯

這間大埔的文武二帝廟位於近太和那邊,其實同上次去的鐵路博物館頗近,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昔日大埔市集的地標建築。廟宇四周築有圍牆,正門以青磚和磨光花崗石塊築成。


廟外側牆及屋脊均有灰泥懸飾 / 理民府外的西式街燈

由於長輩教落入廟就唔好亂影相,所以廟裏就無影喇!但大致上也採用古老的三進設計,由正門入去穿過中門就到大殿,裏面有供奉關帝及文昌帝的祭壇,另外還有一個光緒廿八年(1902年)鑄造的大香爐。


大埔舊理民府是典型的愛德華式紅磚牆建築

參觀中式古蹟,再去睇下西式的。沿運頭角里走到一處小山崗,就找到了大埔舊理民府。如果大家之前有睇過《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的話,可能會對喱座充滿英國殖地風貌的古老建築有點印象吧!這裏曾用作日本皇軍總部的場景。


優雅的紅磚拱廊,不少人都愛來這裏拍照,也有新人來拍婚紗照

大埔理民府其實就築在太和火車站旁的一處幽靜的小山崗上,翻查資料原來它本稱「舊北約理民府」,建於1907年,是英國向清廷租借新界後最早興建的民政中心,早期新界北部的行政及土地註冊工作都是在此辦理。直至1961年,理民府內仍有一個裁判司法庭。


這裏的紅磚牆白木窗框和長拱廊,令基爾想起港大的Main Building,風格如出一轍

當然這座宏偉的理民府,現在也不會是什麼日本皇軍總部,它目前是香港童軍總會新界東地域總部,部分地方會開放公眾參觀,內裏的陳設感覺上有點港大Main Building的課室味道。


大樓外仍保留了這款20世紀初常見的走火鐵樓梯,之前在尖沙嘴聖安德烈教堂旁的牧師住宅也見過 / 忘了這間小屋是否廁所


理民府外的小花貓很乖很可愛,也不怕人,係咪好有camara face?!在基爾的鏡頭下,牠似乎很有小老虎的霸氣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遺忘的唱盤時光@ABBA

老歌精選集之後,似乎仲未夠喉,一於來個「老餅點唱A to Z」吧!率先試聽的是組合專輯,A字頭的老餅組合,唔駛講,第一時間一定先想起「瑞典國寶」ABBA。



最近也有上演過一齣由音樂劇改編拍成的musical movie、由梅麗史翠普主演的《Mamma Mia》,戲中這首主題曲其實就是來自ABBA的代表作。上面這兩隻ABBA Gold I & II精選CD可說已網羅了他們十多年來的廿幾首至hit力作,是ABBA迷的必然珍藏。

曾高踞美國Billboard No.1的名曲Dancing Queen是基爾最喜歡的ABBA名作,音樂編排異常grand,若配合管弦樂團演出更感震撼,MV當中基爾特別喜歡1976年ABBA在斯德哥爾摩大劇院為瑞典皇室作御前演唱的live版本,身穿宮廷服裝演出的ABBA令人眼前一亮之外,也與華麗的大劇院襯到絕。

再來一首是Gimme Gimme Gimme,一聽個前奏可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無錯那就是年前Madonna那首Hung Up如出一轍,MV中大玩復古image的娜姐除了髮型很有70's味道外,Hung Up還特別套用了Gimme Gimme Gimme的前奏,也算是向ABBA致敬。

70's-80's年代初很流行這一類disco pops,除了Gimme Gimme Gimme之外,還有一首同樣經典的Money Money Money。翻查碟裏的關於ABBA的小資料,才知他們成立於70's年代初,之所以稱為「ABBA」,是取自4名成員的名字字頭拼合而成,4人分別是Bjorn Ulvaeus、Benny Andersson、Agnetha Faltskog、(Frida)Anni-Frid Lyngstad,Bjorn與Agnetha是夫婦,而Benny與Frida後來也同樣結了婚,ABBA就成為由兩對夫婦組成的樂隊。

Fernando是ABBA另一首招牌慢歌,包括英國細碟磅在內的歐洲大部份流行榜,它都曾上過第1位,這張也是ABBA其中一張最賣得的細碟,全球銷量逾1000萬張。再話返少少ABBA當年的威水史,原來他們還曾參加過1974年的Eurovision Song Contest,並憑Waterloo一曲奪冠,也讓他們一躍成為全球知名的樂隊。

不過自從1982年解散後,ABBA就絕少再有重組開演唱會,其後樂隊中兩對夫婦也先後離異,間接成為重組無期的原因之一。不過ABBA的歌經常每十幾年又會重新hit過,甚至有「老翻版ABBA」舉行全球巡唱大收旺場,可見他們的魅力咁多年都沒有減退。年前若有看過電影Mamma Mia應該會聽過上面這首同名歌,原唱其實就是ABBA,90's年代時這首歌與另外二十多首ABBA老歌合編成為百老匯歌舞劇,後來又拍成了這齣電影,也重新掀起過一陣ABBA熱潮。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煊記火鍋小菜館@油麻地

繼上次的深水涉、太子之後今次再繼續南下移師油麻地,訂位的煊記以食火鍋出名,不過這次捨棄邊爐決定臨時「變陣」,改叫了小菜,好彩水準也尚算不俗。


店舖碗筷企理 / 菜單分小菜和邊爐食材兩邊選擇 / 位於門口的廚房也掛了菜牌

自從BC裝修後已經很少踏足油麻地,好彩這次去的火宣記無BC咁隔涉,地鐵站出來轉入文明里就見到。


看看菜牌有乜食

雖然已經有之前兩次經驗,但基爾看完一大輪菜牌也沒有什麼心水選擇,全權交由友人話事,自己只負責食!


陳年茶壺 / 清湯崩沙腩 $128

上圖這種舊式茶壺以前去大排檔式食肆會經常見,依家就少見D。Anyway,茶過三巡後終於有菜上。先來個清湯崩沙腩做下熱身,即使無得打邊爐仍可以烚下烚下,過癮!崩沙腩係乜?聽聞即係牛的橫隔膜,食得真刁鑽!


大魚兩味,分別是中式魚生(右下圖)和椒鹽炸魚骨(左圖)$150 / 薑蔥桶蠔 $118

比較值得一講的仲有喱味中式魚生,係用一種叫鱆紅魚製成。日式的三文魚或吞拿魚生食得多,不過這種鱆紅魚對鄉下仔基爾來說還是第一次聽。由於魚生撈了粟米片、花生、芽菜等多種配料,所以即使基爾唔太敢食魚生也可食下配菜,唯一係「可怕的」芫茜不敢掂。至於起出來的鱆紅魚骨也不浪費,可以選擇椒鹽炸或清蒸,一魚兩食。


蜆介鯪魚球 $90(大)/ 砵仔焗魚腸 $68

再看另外不俗的兩味﹕蜆介鯪魚球外脆內軟幾好味,配上鹹鹹地的蜆介醬最perfect。叫了大碟的有16粒,夠晒食!另一味魚腸又係基爾原本不太敢食的懷舊菜,因為怕腥!不過喱味用砵仔盛載、混合了雞蛋一齊蒸的又幾好味,口感軟綿綿的有少少似食豬潤,而且完全唔腥,味道真係幾唔錯。最後還叫了好幾味菜,包括有白灼豆苗、勝瓜炒鮮魷等,掛住食也忘記同佢地影沙龍了!

p.s. 這次同樣用了友人的Ricoh GXR定焦鏡拍攝,經佢指導「秘技」後,果然效果大有改善,只可惜好多時卦住傾計同食,食到半路才醒起影相,所以今次影出來的美食大部份只剩一半或已經摷亂晒!
 
煊記火鍋小菜館
油麻地砵蘭街14號地下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時裝視野@文化博物館

無乜fashion觸覺的基爾平時都絕少去行街shopping,不過這次一場去到文化博物館,見到有喱個「時裝‧視野」展廳,見裏面的陳設display得幾特別,就「順腳」走去逛逛,果然又幾有新鮮感。


展廳外有點fashion show的天橋味道,外牆上播出不少本土設計師的出騷片段


入口第一part用多面鏡子折射出獨特的重影效果,巧妙地配合model公仔的擺放位置,視覺上既in又夠心思

文化博物館其實唔係第一次搞時裝展,以往基爾都有去睇過,大部份都不準拍照,唔知係咪驚人抄款呢?!不過今次行入去展廳發覺竟然又可以影相喎,所以就影幾張黎寫下blog啦!


第二part的大舞台,遠看有點環球小姐晚裝環節的選美氣派 / 純白短裙套裝簡約清雅

這個由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舉辦的「時裝‧視野」展覽,展出的作品原來都有在前年的上海世博香港館中展出過,那時基爾費事排長龍所以無入到香港館,估不到可以這裏睇返,這也許是天意吧!係你的始終係你的……


第三part的「電燈膽天花廳」,感覺最震撼

展覽將這系列時裝作品由上海帶回來香港重新展出,令唔少錯過了世博的人可以再一賭其風采,確實值得鼓掌。


很喜歡這襲孔雀綠tube top晚裝 / Reindeer大角shoulder pad長樓很有搜獵feel

透過展出這批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包括有文麗賢、蔡劍明、鄭兆良、張路路等)、美術及形象指導、繪圖設計師、攝影師和獲得時裝設計獎項的新晉設計師的作品,以及模特兒的照片、資料,正好回顧香港時裝設計界自60年代至今的發展歷程及宣揚香港的多元文化、出色的設計及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


簡單行一轉也會令人心思思想轉行改當「天橋驕子」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廢話小說極短篇@悉尼三

「到底你有幾鍾意我?!」
「……你無理由唔知格!」
「咁……究竟初相識時你鍾意我多D……定係依家鍾意多D呢?」
「……有分別咩?」


從North Head遠眺悉尼市中心,隱約可見到悉尼塔

親愛的基爾﹕

真的很久很久沒有你的音訊了,你還好吧?!遺憾地,當我以為可以將你從memory裏完全delete、將所有回憶的瀏覽歷程紀錄都刪除淨盡的時候,你卻偏偏愛在夜闌人靜之時再度浮現出來……


驚濤泊岸的North Head,懸崖下蔚藍色的就是一望無際的南太平洋

……不知為了什麼,突然很想知你現在生活得怎樣?不要說我太八卦,但就是想知道……對於這種莫名的、無法抑止的求知慾望,我,確實很討厭自己!


Manly Beach真係好大,由頭行到尾相信要成個鐘,要在這裏做6嚿腹肌拯救隊也不易

為了治療這種揮之不去的思念,我決定去一趟悉尼,這個我們相識的老地方,實行以毒攻毒吧!從那裏開始,就在那裏畫上full stop(.)


左﹕聳立於Manly海灘市集的大教堂St Matthews Anglican Church / 右上﹕Manly的碼頭好人山人海,有渡輪來往這裏與悉尼市中心的Circular Quay / 右下﹕從South Head遠眺對岸的North Head無敵海景

當我來到市郊的North Head,站在千尺懸崖上,望住茫茫大海,確實很有一躍而下的衝動,很想擁抱這美妙大自然的一刻,聽那泊岸驚濤的震撼,彷彿所有煩惱也被那千堆雪帶走……


去完Manly又點可以唔去埋著名的Bondi Beach,同樣是一望無際水清沙幼

當我去到Bondi Beach時,我又將我們昔日在那裏合攝的「老照片」拿出來作對比,沙灘上彷彿仍留有我們的足印,高興的是照片裏的自己似乎變化不太大,而你就……


悉尼北郊的Port Stephens,可在那裏感受下Sand Dune Tours

講開水清沙幼,你還記不記得我們的「沙丘之旅」?不記得也無妨,就讓我來告訴你,那是在悉尼很遠的北郊一處人跡罕至的大沙灘邊,它叫做史堤芬斯港。你說你也覺得很奇怪,怎麼沙灘邊會伴隨著這樣大的一個「沙漠」呢?我說一點也不奇怪,或許就是緣份讓它們交匯在一起吧!


拿著滑板爬上大沙丘也很費氣力 / 由陡峭的大沙丘滑下來,重拾小時候在遊樂場sir滑梯的童心

Anyway,人與細沙一樣,總有聚有散……這次自己獨個兒從幾十米高的大沙丘頂滑下來,感覺比從前勇敢了很多;沒有你在旁,自己更感受到那種俯衝而下的離心力,彷彿背上長了一對翅膀,fly me to the sky……


同樣遼闊的史堤芬斯港海灘,這裏沒有Manly和Bondi的喧鬧,卻多了一份大自然的閒適

還記得那年在史堤芬斯港海灘邊拾貝殼嗎?現在來到已不許可了,但一大片的淺灘依然很美,站在灘上,雙腳被浪潮一下又一下輕摸著,似乎在向我說﹕「沒事的,一切都會像沙灘上的足印般,逐漸被浪潮洗擦掉,不留一點痕蹟。」我在想,也許到我八十歲後,會再來到Port Stephens這片寂靜的、只能聽到浪潮聲的淺灘上,會看到曾幾何時我們留下來的那個白螺殼……

你遺忘了的
瑪格



停泊在淺灘邊的型Jeep / 水連天的Port Stephens海灘 / 灘上摸蜆,但不可拾走,以免破壞這裏的生態

p.s.相處這麼多年,記憶中好像沒寫過什麼信給你,或者這個時代已經不再需要書信的存在吧!這封在重遊悉尼時寫的,也是一封不會寄出的信。我,就將它放入空樽內,與白螺殼一同埋藏在Port Stephens這片寧靜的細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