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回首烏鎮欄柵處:1

來到行程最後一站﹕烏鎮,也是全程最期待去的地方,事實上基爾也從未踏足這個著名的古鎮。


新建的杭州客運中心位於市郊的九堡區

由於拎住行李費事四圍搵巴士,最後索性在酒店外截的士直奔杭州汽車北站。初頭以為好近,怎知差唔多坐左成個鐘,好彩車錢都係百元之內,算抵搭!


乘旅巴沿高程公路直奔烏鎮

往烏鎮的車費只RMB$25,車程約1.5小時,主要行高速,公路沿途見到不少西式公寓,可能係有錢人的別墅!到了烏鎮汽車站後,站外勁多三輪車伕兜生意,但為免畀人昆,所以還是坐小巴入古鎮,車費只RMB$1。


烏鎮的民宿有統一的接待處,check-in櫃位就如酒店 / 接待處隔籬有個烏鎮店博物館

小巴直達reception門口,初頭以前形式像台灣的民宿,但原來不是,烏鎮所有民宿統一都在這個富麗堂皇、有酒店氣派的接待處check-in。不過check-in後發現原來如要再入東柵西柵景區,要另外付費,令友人大發雷霆!


古鎮接待處正門外的仿古大牌坊 / 坐shuttle bus往東柵

試問去到烏鎮古城又點會唔入東柵西柵(事實上預book的民宿就在西柵裏,莫非要飛入去),好明顯這是屈遊客錢的技倆!Anyway,最終也要付RMB$150門票。搞掂後先去逛逛隔籬的博物館,裏面主要睇蠟像和烏鎮昔日的生活面貌。


烏鎮東柵大門外的地圖 / 價值百五蚊人仔的門票

坐車不需10分鐘就來到東柵的入口,門口有個好大的景點地點,當然無咁好心機去慢慢睇啦,一於入左去先算,反正都係人行我行吧!


蘇杭古鎮常見的烏篷船,泊滿河邊等客 / 在東市河邊hea坐

好多人黎到這些蘇杭古鎮,例必要試試坐這種烏篷船,這種小舟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不過其實都唔平喎!坐大半個鐘都要近百人仔,都係在旁睇下算啦!


好多大陸團,終於要同佢地正面相遇了 / 恬靜的東市河邊,築滿古樸小屋

行入去終於見到成棚大陸團人潮喇!由於東棚其實不太大,遊人都是沿河而行,所以大街小巷基本上都「塞人」,只有河面一帶尚餘幾分寧靜水鄉風情。


財神灣旁邊的逢源雙橋 / 古雅的屋簷 / 泊在橋邊的高桿船

之前被柴台話D相影得差,事先聲明烏鎮這批相也只是手機拍攝,不會影得太好,只是聊勝於無吧了!純粹睇下小橋流水人家而已,希望不會令大家失望。


成棚人排隊上逢源雙橋,個個爭位影相,煩死!

東柵的盡頭有一條木石構造的復古棧橋,名為「逢鴻雙橋」,由於橋是跨越東市河兩岸的必經之路,加上適逢有大批大陸團遊客來到,幾乎要排隊上橋。


東市河整治得不錯,至少沒有臭味 / 不少建築物都有上百年歷史 / 喧鬧的碼頭

好不容易才逼上橋上,當然懶死唔走,影返夠本先啦!橋上的風景也真的不錯,可盡量東市河兩岸的古老棚屋景致,橋邊的渡頭也泊了不少烏篷船在等客,別具水鄉風情,不少人也拎住各色靚機爭位影相。


東市河邊這間香山堂中藥店,現已改作展覽館 / 等待開出的烏篷船

在橋上看風景之後,又隨人潮落橋,走到東市河邊的市集大街逛逛。沿大街一直走,就好似於多間老店裏遊走一樣,例如這間香山堂就是中藥老店展覽館,店內還有中藥店常見的百子櫃,該店始創於清光緒年間,至今已有逾百年歷史。


逢源雙橋一帶的河面 / 在橋上遠眺東市河兩岸 / 戶戶垂楊柳

除了香山堂很值得一逛之外,沿街仲有不少老店改建而成的展館,例如江南百床館、居家民俗館、匯源當舖、皮影戲棚、翰林第、余榴梁錢幣館、木雕館、藍印花布染坊,以及賣酒的公生糟坊,每間都很有特色,容後再按照片逐一細講。


茶樓對面的香山堂 / 在茶樓裏等開餐 / 過了午市,茶樓裏沒太多客

眼見成街都係古老博物館,向來有鋪睇展覽癮的基爾當然不會錯過!不過,睇展覽之前還是先去醫肚較好,費事一陣行到肚餓又要忙住去搵野食。


茶樓的木窗也很古裝feel / 沿黑漆漆的木樓梯上樓上 / 樓上可盡覽東市河一帶風景

就揀左香山堂對面這間古老茶寮坐坐,雖然門面是一間茶寮,但由於早就過了茶市,下午茶都黎緊啦,就叫幾味小菜吧!等食期間不如行上樓上八下先……


在樓上看風景 / 對面的小店 / 街角的戀人

在茶寮樓上望返出去東市河兩岸,居高臨下又有另一番景致!由於茶寮內無乜客人,非常清靜,與外面的喧鬧形成強烈對比,基爾彷彿覺得自己是深居隱士!


釀豆卜 / 醬爆花螺 / 炒筍絲

睇完風景當然要開餐,除左有碗靚仔白飯之外,仲有幾味特色小菜!原來蘇杭菜中也有這種釀豆腐卜,忘了裏面係咩肉,但味道較清淡;醬爆花螺則是烏鎮的招牌菜,有點是香港大排檔食的東風螺,但更加細粒,肉也很少,食食下就無乜心機去撩了……;炒筍絲也很清爽,但筍較毒,也是淺嘗為上。


臘肉炒薯仔 / 最後「一口粽」食唔晒要打包拎走

再來一味臘肉炒薯仔,基爾向來怕肥很少食臘肉,這種臘肉是切片的,與廣東切粒的臘肉口感有點不同,有點似金華火腿,與同樣切片的薯仔炒埋一碟,整體都係肥膩的感覺;最有特色是這味「一口粽」,細細的一隻,真係可以一啖一隻,但由於它不像廣東粽那樣有綠豆鹹蛋王或蓮蓉,只純粹用糯米包成,味道比較寡,食2、3隻已經好飽好夠了,餘下的都統統打包拎走……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一城杭州半城湖:7

Ancient Chinese cultural landscape, the West Lake of Hangzhou, inscribed o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Friday, June 24, 2011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has inscribed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comprising the West Lake and the hills surrounding its three sides, o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在毛毛細雨中行蘇堤,結果花了成個幾鐘才走完。來到西湖南岸的蘇堤出口時已經成4點幾,拿拿林趕去隔籬的雷峰塔睇「雷峰夕照」!


南湖邊有座白娘娘與許仙乘小舟的雕塑 /「雷峰夕照」景區裏的照壁和入口

來到雷峰塔,少不免又有白蛇傳的故事講。雷峰塔一名黃妃塔,又稱西關磚塔。最早的雷峰塔是五代時期吳越國王錢俶所建。錢俶降宋後,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建造一座佛塔作祈福。


雷峰塔景區入口照壁上的《雷峰塔重建碑文》/ 售票處也有個很好聽的名字「迎賓軒」

夕照山的雷峰,其實就是背後南屏山向北伸展的餘脈(南屏山的淨慈禪寺就是「西湖十景」另一景「南屏晚鐘」所在地),山勢臨湖而起,林木蔥鬱。民間因塔築在雷峰上,故稱之為「雷峰塔」。


雷峰塔景區打票的入閘口 / 現時已有扶手電梯登上雷峰塔

雷峰塔原有7層,重檐飛棟,十分壯觀。至於塔基底部則闢有井穴式地宮,昔日珍藏了佛螺髻髮舍利的純銀阿育王塔,以及龍蓮座釋迦牟尼佛坐像等數十件佛教珍貴歷史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


雷峰塔下有幾座小佛塔 / 登塔的扶手電梯比大嶼山天壇大佛的天梯還要長

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磚內,還秘藏雕版印刷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佛經,現時這批佛教文物大多已搬到山下的博物館展出。


雷峰塔基座裏就是古塔遺址博物館 / 古雷峰塔的老照片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標誌性建築,歷朝不少詩詞散文遊記也有關於它的描寫,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就是中國五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白蛇傳》(另外四大分別是孟姜女、梁祝、牛郎織女和柳毅傳書的故事)。


新建的雷峰塔內設有升降機等現代化設備

為免悶死blog友,基爾當然不會在此贅述白娘娘小青法海和許仙的盜仙草、水漫金山、祭塔等故事了!不過……


在雷峰塔上眺望「西湖十景」另一景的「三潭印月」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昔日讀書時看過白蛇傳故事,又或者睇過張曼玉王祖賢拍的《青蛇》,來到雷峰參觀時就自然感受更深,而非只是到此一遊吧!


塔上還有觀景望遠鏡 / 雖然天氣欠佳,但對「雷峰夕照」仍抱一絲期望

歷朝以來,雷峰塔與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譽,西湖上也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可惜經歷千年風霜,保俶塔早就崩塌灰飛煙滅,雷峰塔則屹立至1924年9月25日才傾圮。


從雷峰塔另一邊可遠眺南屏山麓的淨慈禪寺

在塔上除了可盡覽西湖全景和著名的雷峰夕照之外,向「山景」的一邊還可欣賞到「南屏晚鐘」靚景(如在香港,這種黃金地段可能早就改建為銀湖天峰豪宅了)。淨慈寺是五代時期吳越國王錢鏐(錢俶的祖父)為永明禪師所建(約建於954年),由於南屏山隆起,山中多洞穴,每當太陽西下之際,暮色蒼茫,寺內鐘聲一響,整個山谷都響起莊嚴肅穆的共鳴,晚鐘因而稱著。


再睇睇湖景喱邊,遠處仲隱約見到西湖東邊杭州市區的skyline

由於死心不息等睇日落,所以就在塔上走來走去等待那一絲的夕陽。再走返過去睇湖景,雖然天氣不佳,但仍隱約見到東邊的杭州市skyline,景觀一望無際,好靚呀!相信如果在好天的日子來看,影出來一定會更清更美!


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看到了「雷峰夕照」

等下等下天色也漸沉,莫非真係要失望而回……咦!唔係喎!這時遠處天際山邊烏雲漸散,竟泛起了一絲落霞金光!雖然看到的不是「鹹蛋黃」,但煙雨濛濛中的夕陽霞彩,也不是經常可欣賞到的自然奇景呢……唯有這樣安慰自己吧!


塔內的穹頂鑲滿了小型千佛像 / 塔內四周都掛滿了描繪西湖的山水畫

攀車邊睇到「雷峰夕照」後,也差不多時間要離開,臨走前就逛逛塔裏的陳設。雷峰塔於1924年塌毀後,一度令「雷峰夕照」成為絕響。到了1999年,杭州市政府終決定重建雷峰塔。


每一層都掛滿不同的書畫,描述雷峰塔千多年的故事

據雷峰塔大門外的《雷峰塔重建碑文》所載,新塔的建造工程於2000年12月26日奠基,至2002年10月25日竣工。這座新塔還寫下4項「第一」﹕首座採現代化鋼材作建築支撐的中式塔樓;採用銅件最多、銅飾面積最大的中式塔樓;內部活動空間最寬敞的中式塔樓;內部歷史文物珍藏最豐富的中式塔樓。


山下有座巨型的雷峰塔碑 / 大部份文物已遷往山下的展館收藏,包括佛螺髻髮舍利

由於新塔修築在舊塔遺址上,塔座兼具遺址文物保護罩功能。在建築風格上,它保留舊塔的樓閣式結構,並沿襲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整座塔由台基、塔身和塔剎3部分組成,高度近72米(約20層樓高)。


臨走前經過淨慈寺門口 / 寺外的涼亭裏樹立了「南屏晚鐘」石碑 / 返酒店收拾細軟

離開雷峰塔後本打算再到對面街的淨慈寺看看,但由於早就過了開放時間,只能在寺外閒蕩一陣,加上這時雨勢又好像轉大了,都係索性截的士返回杭州市區食飯為上策!最後在酒店附近找到間超平而地道的食店幫襯,食飽再去商場的家樂福買小辣椒等手信。行左成日返到房當然立即由頭洗到腳,之後就要執好行裝,準備明早出發往下一站……最後差點忘了有樣搞笑野必須一提,由於這間欣鼎花園酒店就在一個大商場的上面,而樓下一層的商場就是間Karaoke,基本上整晚就在「別人的歌」伴隨下進入夢鄉!


《許仙與白娘子》紀念郵票

後記﹕去到雷峰塔又怎能不買點紀念品,就係喱套白蛇傳郵票。基爾以前去旅行好多時都會買當地出的郵票做紀念,貪佢唔重、價錢平,而且有紀念性,大陸郵票也貯了一大堆。這次見到喱本包裝甚精美的白蛇傳郵票又點忍得手,裏面除左有一套4枚以白娘娘、許仙、小青、法海等主角人物為主題的水墨畫郵票和小全張外,仲釘裝成一本迷你故事書出售,簡單介紹了白蛇傳的故事,還印有精美插畫,只售30幾蚊人仔,可說是抵到爛!


迷你白蛇傳故事書的封套還有立體插圖,製作很認真 / 一套4枚水墨畫Style郵票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鹽田梓分享遺產:下@西貢

上集提到去鹽田梓,在碼頭上岸後先去了逛荒廢的客家古村、澄波學校和聖若瑟小教堂三大客家天主教文化遺產,下集一開始就去行山,睇睇島上的自然遺產。


參觀完教堂後,再沿山腰旁的一條小山徑往前行,途經基甸少年軍訓學校

從教堂再沿石階返回古村,發現前方仲有一條山徑,可以直達鹽田對面山丘上的涼亭,見尚有充裕時間,立即就起行。途中經過基甸少年軍訓學校,聽聞是與正生同類的教育機構,以基督教義去感化一班迷途小羔羊的心靈!


活泉井 / 指示往山頂涼亭的路牌

行無耐又見到一口古井,拿拿林行埋去八卦下,睇下仲有冇得淘下先!古井的井口現時有鐵欄封住,可能係驚遊人唔覺意差錯腳跌左入去吧!不過仲有個膠水桶畀人玩下打井水的。


山頂涼亭可360度盡覽全島風景

不過基爾探頭望入井裏時,發現井水其實已甚污濁,似乎已不能用作食水。60年代之前這口古井是全村唯一的水源,後來村民到毗鄰的滘西洲建做水塘並引山水入鹽田梓村,才解決了水荒問題。


從在山頂涼亭zoom過去影返尖頂紅瓦的聖若瑟小教堂

直到90年代,港府在島上增建分水庫,為村民提供源源不絕的自來水,才逐漸取代了山水和井水。睇完古井後就繼續上山,其實上山的小徑也不太崎嶇,幾乎打個呵欠就上到山頂的涼亭了。


登高臨下,終於明白咩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樓外有樓了

由於當日天氣還不太熱,在涼亭裏享受「天然冷氣」浸浸涼清風,也是件樂事,如果這裏有張吊床可以訓一陣就perfect喇!不過雖然無吊床,但涼亭內也有幾張長石凳,也是促膝傾偈hea坐的理想地方。


這邊遠望過去海灣對岸就是滘西洲,還可見到島上的高爾夫球場

在涼亭裏還可遠眺對岸的滘西洲,那就是之前基爾去過扮半日上等人的高爾夫球島,從這邊可清楚見到島上的果嶺和球道,還有來來往往的高球車,仲有上次去食下午茶buffet的那間餐廳,全都像模型般有趣。


幾艘白雪雪的遊艇停泊在海灣內,zoom埋去睇確有點愛琴海風情

講開上等人,就左打高爾夫球外,又點少得駕遊艇出海呢!相信西貢係繼港島南區之外最多有錢佬聚集的「後花園」。


鹽田梓與滘西洲之間的淺灘,驟眼睇似是人跡罕至的蠻荒世界

喱日在鹽田梓與滘西洲之間的這個小狹灣裏,就停泊了大大小小6、7艘遊艇,上等人果然識嘆……不過基爾都滿足架喇可以分享到喱片天然靚景!


海邊一片鬱鬱蔥蔥的紅樹林 / 已荒廢的鹽田

在山頂睇飽靚景之後就落山,再行過去睇這次行程的主菜「鹽田」。香港雖然有很長的海岸線,但現時尚存用作曬海鹽的鹽田已不多見了,鹽田梓這裏的遺址可說是絕無僅有的,是重點保育的文化遺產。


鹽田注入海水後再慢慢曬乾,就可以採海鹽了

鹽田其實就在海邊的紅樹林旁邊,雖然已荒廢多年,但仍有可正常運作的引水道,每逢潮漲時就從紅樹林那邊將海水引入鹽田裏,在烈日下將海水曬乾後,村民就可到田裏採海鹽了。


曬乾了的鹽田,但這裏不見有海鹽,只見龜裂的泥土

昔日海鹽是重要資源,村民除了自家食用外,剩餘的還會出售賺錢,難怪鹽田也被視為「白色金礦」,鹽田的建造也體現了昔日客家生活文化的智慧。


在鹽田梓碼頭回望小山上的教堂和山下的古村鄉公所

參觀完鹽田之後沿小路返回客家古村,剛好在島上繞了一個小圈,睇勻了大部份文化和自然遺產。返回村口鄉公所時,見船期還未到,就在那裏的茶座閒坐飲下野。無耐見船來了,才回去碼頭乘船返回西貢去。


返回西貢碼頭,依然是碧海青天的海灣,但人聲就喧鬧得多 / 假日農場裏的小花

乘船返到西貢碼頭登岸後,似乎有點從荒島回歸鬧市的感覺。由於時間尚早,就在海濱公園一帶迆蕩一陣,周日這裏除了可睇唔同品種的名犬外,仲有個賣立雜野的小墟,行過小小仲有個小農場,專門租地畀城市人享受做假日農夫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