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俄羅斯謎旅程十二

誰說夕陽無限好,只恨太短暫!有看過2小時的日落嗎?


逛了幾小時冬宮,中午吃下的東西似乎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離開冬宮時雖然天色仍然很亮,但已很期待吃這次在聖彼德堡的「最後晚餐」。乘車在城內兜兜轉轉,來到這間同樣是「私房味」十足的小餐廳,心想﹕「如果俄羅斯人來香港旅行,上到茶樓時會否被墟陷嘈雜的環境嚇一跳呢!」

餐廳雖然細細,但煮出來的菜式絕對不會令人失望,甚至有點驚喜。除了有上圖的煙三文魚及火腿卷菜絲沙律外,還有下圖的三文魚籽配薄餅及朱古力糖霜千層餅,拍出來的買相也不錯吧!最特別的是吃飯期間,還有身穿傳統俄羅斯民族服裝的「live band」在小飯廳內表演俄國民歌,他們5人又彈又唱又跳舞,除了增添熱鬧氣氛外,也令這餐飯吃得份外有俄羅斯風味。



吃飽飽回到酒店,雖然已經8時多,但天色依然光亮如下午4、5時一樣。突然醒起這次旅行大意忘了帶牙膏牙刷,於是趁天還未黑,出去酒店附近的民居一帶逛逛,看看有沒有超級市場。如果是去大陸旅行,很多時即使忘了帶牙膏牙刷、鬚刨,甚至沐浴露、洗頭水之類的日用品也不怕,因為一般酒店都會供應,只要不太講究品質,勉強用一兩晚也不是大問題。然而歐洲的酒店大多都不會提供浴室個人清潔用品,不用說牙膏牙刷,沐浴露、洗頭水也要樣樣帶足,否則就……幸好問過酒店的服務員,由酒店行出大街,轉過街口走10分鐘就有一間超市,帶了一點盧布就與友出發去。

每次去旅行,都很喜歡逛逛當地的超市,一來可看看地道人的生活面貌,也愛八卦一下他們到底會買什麼東西,貨架上又會有什麼香港超市不會售賣的東西之類。這次來到這間聖彼德堡的地道超市,雖然不像什麼百X超級廣場般宏偉(其實只比一般的屈X氏大一點),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部分常見日用品都有售,還有各式餅乾、麵包、伏特加、不同種類的芝士等,甚至小電器、茶具、花瓶都有。再走到衛生用品一欄,很容易就找到牙膏和牙刷,架上同樣有常見的高X潔、Oral X等來路貨式,價錢折合港幣計一計,至少要貴香港十多元。由於一向貪新鮮,所以索性不買慣用的高X潔,改買下圖這支俄羅斯國貨牙膏,雖然未見過這牌子,也看不懂盒上的俄文,只見包裝上印有藍莓的樣子,莫非是有藍莓味道的牙膏?反正價值也不太貴,還附送一支牙刷,就貪得意買來試一試。



從超市出來,天色依然明亮,難道真的有機會看到「午夜太陽」?反正返酒店也沒特別事幹,就與友繼續在街上閒蕩吧!一路上經過幾間生果店,原來俄國人賣生果不像香港的生果檔般攤開來擺通街叫買,而是好像一間小找換店一樣「密實」,不設「顧客任揀服務」,只能指著櫃窗向老闆說要這樣那樣的,老闆就自然會包好拿出來收錢,令人以為有「不道德」的交易,充滿「神秘感」。不過當地人就習以為常,店外也有不少剛下班回來的人順道來買生果回家的。 在街上亂逛、八卦完一輪後,就回酒店流洗準備睡覺。首先當然要打開新牙膏來試試,感覺有點像獅X果味牙膏,但不太甜,算是OK啦!之後沖涼洗頭乜野都做完後,才10時多,再在窗邊拍下了一幅夕陽照。誰說夕陽都是很短暫的!至少在盛夏的聖彼德堡絕對不短,這個「夕陽」一直延續至深夜11﹕30左右才完全跌落西山。然而一轉眼到了凌晨2、3點又見日出了,一定要拉上簾子才能繼續睡,難怪聽聞聖彼德堡人在夏天會經常失眠了!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15分鐘《夏菲米克的時代》

很少會一連兩篇網誌都寫電影,可能係因為想趁一趁這個奧斯卡熱潮吧!當然也因最近確實有不少好戲上映,當中不乏是想看看名牌導演有乜新花神搞作的,例如之前談過的《一百萬零一夜》;也有想看看名牌演員的,例如畢彼特由老演到嫩,又如梅姨演奸修女等,不過這次還是先講講剛看了的最佳男主角辛潘主演的《夏菲米克的時代》。



在今屆第8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夏菲米克的時代》(Milk)拿下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原創劇本兩個獎項,也說明了電影最強的兩個環節就在這裏。先說男主角辛潘(Sean Penn)。幾乎好像是一個世紀以前的名字,記得第一次認識他是在明珠台,看的是他與Robert De Niro扮假神父的《天使狂奔》(We're No Angels),當然還有他與Madonna結婚的新聞。到了近年他拍了幾套要show off演技的《不一樣的爸爸》(I Am Sam)、《懸河殺機》(Mystic River)及《21克》(21 Grams)之後,才漸漸確立了「好戲之人」的招牌。身為兩屆奧斯卡影帝,沒太多人有資格批評他的演技,但始終不太喜歡他的演戲方式,今次他演的美國第一位同志參議員爭取平權的故事,老實說似乎沒有令在下有太大驚喜。

希望辛潘的fans不要柴台,這純屬個人觀感,網誌從來都係抒發個人觀感的地方吧!對了,辛潘飾演的加州參議員夏菲米克(Harvey Milk)之所以沒有令在下覺得「驚為天人」,也正因為名人傳記電影向來都不是在下杯茶。電影的時代背景橫跨了七十年代,說的是夏菲米克由紐約一名甘於平淡的保險推銷員,變成參議員為同志爭取平權的奮鬥之路。基本上未看電影也知道故事的發展,因為這是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比較可惜的是導演Gus Van Sant選擇了較平實的拍攝手法,只是老套地穿插一些七十年代同志在加州遊行爭取平權的歷史片段,感覺上好似在看亞視的《當年今日》一樣,當中的劇情也不算太傳奇性(老實說,中段節奏及故事脈絡推展似乎太慢,有一點快要瞌著的感覺),而辛潘與占士法蘭高度(James Franco)及迪亞高雷拿(Diego Luna)兩條本來比較有睇頭的感情線,卻竟拍得意外地平淡如白開水,無法帶起似樣一點的漣漪,即使迪亞高雷拿吊頸一幕,似乎也因之前佔戲太少、欠缺鋪排而令人有點莫名其妙。



當然這電影也非一無是處(否則也會索性唔寫啦),值得鼓掌的是幾個配角,例如演夏菲米克女同志宣傳大員的Alison Pill,以及演另一得力助手的艾美夏斯Emile Hirsch(記憶中似乎沒看過他們之前的電影);還有開槍殺人、演「疑似同志」參議員的Josh Brolin。不能不提的,當然還有全套戲幾乎最後的一幕、令人真正「眼前一亮」的「戲上戲」歌劇《Tosca》,心想﹕如果這段戲可以擺前一點,就一定唔會睇到瞌眼訓咁陰功啦!

唔太清楚導演Gus Van Sant之前有無拍過同志戲,但估計佢十成有睇過Pedro Almodovar的電影,「戲上戲」歌劇是老艾最拿手、最「招牌」、也最耐人尋味的表現手法。《夏》片中的末段,講到辛潘在同志伴侶Diego Luna自殺後,去看了一齣歌劇《杜仙卡》(Tosca),這段「戲上戲」又有乜意思呢!因為對鬼佬大戲認識不多,回家後當然要溫一溫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