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人棄我取遊世博:8

細雨中行完虹口區的1933老場坊後,又熬地鐵到打浦橋站,去另一個「上海老區」盧灣區的田子坊逛逛!之前睇唔少人去世博都有黎喱度,估計交通應該幾就腳,所以又順便來行下這裏的老弄堂。


田子坊的弄堂比之老場坊那邊的更商業化 / 弄堂內開設了不少cafe和賣手工藝品的小店

30年代時,盧灣區泰康路附近的田子坊原是一家家小澡堂、小麵廠、小倉庫雲集的弄堂。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如北京的四合院、香港的圍村……現存於田子坊的民居大部份已有70至80年歷史,老弄堂內一般4、5戶人家合用一個廚房灶間,弄堂內擺滿單車,古舊樓房的木樓梯咯咯作響,再抬頭一望就是密密麻麻交織纏繞的電線。


田子坊內遊人熙來攘往 / 行累了可以在cafe歇腳 / 賣畫的小店 / 陳逸飛工作室舊址

可能由於世博關係,連帶田子坊也人氣鼎盛,唔少去世博的遊人也順道來這裏見識下上海的老弄堂,來看看這裏玄黑的木門和朱紅的窗櫺,看看窗臺下探頭的Teddy Bear,看看擺設得甚in的櫥窗和精緻的商品,再看看咖啡桌前hea坐的老外遊客,確有一點點逛歐洲古老的小鎮風情。


田子坊入口有個小牌坊,旁邊有間介紹田子坊歷史的小展館,還擺放了手繪地圖和模型

十多年前中國著名的現代畫家陳逸飛利用這裏的廢棄倉庫開設了一間工作室,其後又有不少藝術家、攝影師等陸續搬進坊內,一條默默無聞的上海老弄堂頓時變成了「藝術街」和至潮人氣景點。現時坊內還開了不少創意手作紀念品店,五星旗、毛語錄、為人民服務的雷鋒都變成時髦的icon,化身為潮Tee、古老的搪瓷杯子、復刻火柴盒、煙盒等紀念品。


田子坊正門上的小牌樓

不過「田子坊」的名字,其實要到2004年才正式誕生,當年現代國畫大師黃永玉來訪,因為見到這裏畫室林立,聯想起《史記》中很長壽的畫家田子方,於是就用諧音在「方」字旁加上「土」字,喻意此處為文人、畫家、設計師雲集的土壤。據介紹,目前泰康路田子坊一帶已有包括來自前南斯拉夫、澳洲、丹麥、新加坡等共13個國家的藝術家進駐。


位於田子坊附近的上海玻璃藝術博物館

離開田子坊後,由於想食埋晏先入世博園,所以就沿附近的泰康路行下,睇睇有冇心水食店。行行下見到上圖這幢外型很in很獨特的建築物,原來是上海玻璃藝術博物館,外牆的花瓣狀裝飾就如一朵盛開的大牡丹花一樣燦爛,於是走埋去八下,地下一層原來是一間cafe和玻璃精品店,2樓才是展廳。


泰康路兩旁種滿法國風情十足的梧桐樹 / 掛在玻璃藝術博物館2樓展廊的漫畫

玻璃藝術博物館2樓梯間的展廊,只掛了幾幅大型的漫畫作品,此外四周也是黑鼆鼆的,後來工作員告之,原來博物館的展廳要到10月才正式開放(到訪時是9月中),所以尚未有正式的藝術品展出。基爾於是無奈地行返落街,繼續覓食之旅。不過其實沿泰康路一直走也甚愜意,夾道的梧桐樹在雨後格外清新,令這處昔日的法國界區重拾了點點法式風情。


昏黃燈光下的吳越人家麵館 / 蘿蔔絲餅 RMB$6兩個 / 酒釀丸子 RMB$5

沿街行左無耐,見到喱間「吳越人家」麵館,由於附近已經無咩心水食店,所以就揀喱間拿拿林醫完肚就入世博園算了。喱間「吳越人家」單看門面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周圍紅卜卜的陳設,就有少少似外國China Town那些呃鬼鬼的中餐館,搵位坐底後發現都唔少當地人幫襯,咁都安心返少少。


蟹粉獅子頭麵 RMB$16 / 鱔糊麵 RMB$16

坐定後睇下餐牌,果然價錢算係合理,無乜坑客feel,可以安心點菜,基爾點了比較穩陣的蟹粉獅子頭麵,友人叫了鱔糊麵,另外還點了小食蘿蔔絲餅同酒釀丸子。當麵線上台時,發現原來獅子頭同鱔糊是另碟上的,正!可以互相夾黎試下。雖然獅子頭只有一個,但都有拳頭咁大,足夠分甘同味,而且肉質幾鮮嫩,入口即融。至於鱔其實基爾一向麻麻,因為怕多骨,不過喱碟已經切成絲狀,而且去晒骨,加上混左蘇杭滬菜的濃油赤醬,味道有點似日式鰻魚,都OK喎!


「滬上第一家面館連鎖店」如果落黎香港開應可與味千拗手瓜 / 麵質夠爽,獅子頭肉質鮮美

由於喱間「吳越人家」店仔細細,桌椅都排得密密麻麻,但由於客人頗多,所以都要搭台。後來一位老先生與太太及女兒來搭台,聽他們交談的國語相信是台灣遊客,老先生的國語尤其字正腔圓,而且外表賓賓有禮,一派五四文人雅士的氣質,可能是一位老師或教授吧!基爾唔好意思亂同人搭訕,食飽就拿拿林起錨返去世博園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