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暗戀蓬萊桃花源@妻籠宿

記得首次聽到「日本長野縣」這個名字,是1998年當地舉行冬季奧運的時候。能當上冬季奧運主辦城市,長野肯定是日本其中一處著名滑雪聖地。事實上,那裏確實以高山峻嶺、奇峰峽谷及溫泉聞名,整個縣都是各具特色的觀光勝地。也由於擁有奇特的天然景觀,自古以來長野也是歸隱修行的淨土,民風古樸純厚。位於長野縣西南一隅的妻籠宿,同樣一脈傳承日本古代文化的足跡,走在古風盎然的街道上,彷彿時光在這裏停住了腳步,遲遲不肯走進現代社會。



由南木曾火車站到妻籠宿,本來可乘觀光巴士,但為了爭取時間,一行人決定分乘兩輛的士前往,路程其實很近,車費約1300円(94港元)。在妻籠宿古街外的停車場下車時,約是中午12﹕30,大伙兒急不及待要走進這條「時光隧道」。



妻籠宿是日本首座完整保留江戶街景的古驛站,目前已被列入該國的國家文化遺產名錄內。妻籠宿的歷史可上溯至300多年前、17世紀初德川家康結束戰國統一日本的時代。中國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即修築馳道、直道加強全國統治,而德川家康當年亦以新京城江戶(即現今東京)為起點,修建5條主要道路聯系全國,當中以連接江戶和京都的東海道及中山道最重要。前者沿海線延伸,後者則走內陸,翻越險山峻嶺,全程約540多公里。由於東海道在夏季經常受颱風影響而中斷,更多旅人取道中山道來往兩京,而妻籠宿就是中山道上接近京都的一個繁忙古驛站,昔日不少武士商人都會在此歇腳洗塵和買賣貨物,因而繁榮一時。



走進妻籠宿古街,兩旁古老木造建築鱗次櫛比,大部分都只有兩層高,彷彿「龍門客棧」就在眼前。為了原汁原味呈現300年前江戶時代的街景,沿街所有電線都被埋在地下,遊人閒逛時絕對不會看到一根電線。古街兩旁的土產店,出售的也全是鄉土色彩濃厚的木製工藝品、漆器、紙玩偶等傳統民間工藝品。飯館經營的也全是地道美點,如麵類、糯米飯、五平餅(日本一種傳統烤年糕,但無乜味道,而且很黏,個人不太愛吃)等傳統料理,至於咖啡店、自動販賣機、便利店、麥當勞等一切與古街風貌不相符的現代店舖,通通無法容身此地。



此外,當地居民還制定了「維護妻籠居民憲章」,不僅保護古街驛站內的環境,對於附近的農地及山林,也嚴守「不賣、不借、不破壞」三大原則,以維護周邊的自然環境,可見居民對保育當地傳統文化與自然風貌極之重視,妻籠一帶的御嶽山故此能成為「日本三大靈山」之一(另外兩個為富士山及立山)。



妻籠宿古街的中央坐落了一幢南木曾町博物館,它建於1877年,採用已立法嚴厲禁採的珍貴檜木做成樑柱,細緻的格子窗盡顯日本江戶時代木建築傳統風格。整條古街其實不算長,但亭臺樓閣、水車屋、古老郵便局、遊客中心、神社、驛館酒家一應俱全,幾乎是整個古代東瀛文化的縮影,尚欠的可能是一套和服。



一行人來來回回的在古街上遊逛,看看酒舖食店、又看看博物館,轉瞬已過了兩個多鐘頭,但也完全感覺不到原來已逛了這麼久。單單是看古街兩旁的盆栽野花,也消磨了好一會。可能是旅行心情特別輕鬆之故,那裏的一花一草彷彿都是那麼的美;連平時不太愛吃的青瓜(因為怕它的草青味),也買來吃了半條,那種清甜味以往是從來未嘗過的,對青瓜也完全改觀了。



除了花草樹木外,妻籠古街上還遇到了四處閒蕩的花貓,以及屋簷上的雛燕。什麼是「索食聲孜孜」,在這裏就能體會到。此外,街上還經常看到寫著「下嵯峨屋」的牌扁,起初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走進去八卦下,才知是妻籠的傳統民居,當中不少其實已改建為民宿,部分則成了小型博物館,屋內放置了蓑衣、竹筐等日常生活用具,供遊客免費參觀,藉此瞭解江戶時代日本平民百姓的生活面貌,細看係咪有點「阿信的故事」feel呢!



雖說古街內沒有Seven或Circle K等便利店,但畢竟是遊客區,雪糕店還是少不了的,其中綠茶雪糕很值得一試,只售200円(15港元),加埋紅豆墊底則售400円,價錢與Haagen Daz、Dreyer's和其他生果乳酪雪糕也差不多。

當走到古街尾,看到一條拱橋橫跨湍急的木曾川,行程就告一段落。本來計劃翻山一直走到另一古驛站馬籠宿,但因時間不許可而改變了行程。大伙兒遂折返南木曾火車站提取行李,再乘搭下午4﹕00開出的列車,開赴第2站——松本。〈つづ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