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2014古都瀟瀟@悠見嵐山

食完碗唔太好食的烏冬後(記憶中在日本好似好少食到唔好食的東西),差不多又係時候行返去京都驛,因為要搭車再去下一個目的地……



值得慶幸係食完個late lunch之後似乎雨勢終於有點減弱了!事不宜遲趕快搭巴士出發,巴士穿梭於京都古老而狹窄的街道迂迴曲折地前進了差不多1小時,車窗外的景觀才豁然開朗,四周的山林和蜿蜒而過的河流充滿大自然味道,終於來到京都西郊的嵐山嵯峨野。



嵐山嵯峨野自古以來都是日本皇室以至達官貴人的熱門郊遊勝地,除了星羅棋步的神社古寺之外,天然的山川美景也是一大賣點,難怪賞櫻賞紅葉旺季這裏都是遊人如鯽。上圖是流經嵐山的大堰川,又名桂川,與京都東面的鴨川同樣出名。



由於大件行李早已寄存在京都驛那間酒店,只帶了背囊來嵐山「宿一宵」,反正順路就先去渡月橋旁的小市集逛逛吧!裏面賣的大多都係典型遊客手信,反而不及一些抹茶食品吸引,逛了一會見無乜心水野買加上開始入夜,不如先去預訂了的溫泉旅館check-in吧!



去到溫泉旅館原來已經有唔少遊人在輪候check-in,咁旺場主要係因為12月嵐山這裏有個幾出名的燈祭,所以唔少京都人以至外地遊客都會專程來這裏賞燈順便度假。上圖是溫泉旅館庭園裏的一棵火紅的楓樹。



基爾曾提及關西地區每年12月有三大著名賞燈盛典:大阪光之饗宴、京都嵐山花燈路和神戶光之祭典,之前在神戶已經睇過光之祭典,喱晚來到京都嵐山當然也要去趁趁花燈路的熱鬧啦!



京都祗園那邊的東山區其實也有條著名的花燈路,每年3月是觀賞夜櫻的熱門地點;至於冬季燈祭則在城西的嵐山嵯峨野。



不過由於河濱公園的燈祭場地實在太「無遮無掩」,12月夜晚冰冷如刀割的凜冽北風不斷由河面吹過來,實在令人有點吃不消,賞燈之餘也很考驗遊人的意志力。



吃了15分鐘西北風之後,基爾已經開始變雪條(同時也非常掛念旅館裏暖笠笠的溫泉池),可能也因為太冷,喱晚公園裏的遊人也著實不太多,如果鍾意影相的龍友來到一定勁開心可以任影唔嬲,完全唔駛擔心有路人甲乙丙遮擋爭位!上圖可以眺望到遠處橫跨大堰川河面的渡月橋,是嵐山的著名景點。



唯一可以慶幸係,由朝早開始下個不停綿綿不絕的冬雨,來到晚上似乎已經停住了,影相比較方便之餘,也不致於太有飢寒交逼的淒冷可憐感覺(事實是為了遷就花燈路的亮燈時間所以連飯都未食)……

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

散策郵誌@山東

去年底上京時提過,基爾真係有N年無正式返大陸旅行,那張礙眼的「黑人」回鄉證擺埋多過用。趁住寫「瀛遊」寫到悶悶地,不如又拎返舊郵票出來懷緬過去的愛漫郵歲月……



基爾不太抗拒返大陸旅行,只是近年內地不少熱門旅行地方越來越商業化(幾乎任何景點都收門票),而且經常逼爆遊人更令人意興大減!基爾還是覺得十幾年前返大陸玩開心好多,雖然逼火車巴士辛苦但人仔平好多,食玩住乜都抵,現在回想也慶幸當年有去過走走神州大地。



即刻鑽入床下底摷舊郵票,今次摷出來的係一套2000年7月發行的「山東嶗山」首日封,4張郵票分別以嶗山的主峰「巨峰」,以及「太清宮」、「北九水」、「仰口灣」等幾處名勝為題材,風景固然靚,設計也很有新派國畫韻味。



再去揭返本陳年旅行相簿才記返起「那些年」,原來山東遊已經係2000年的10月,總覺得唔似咁耐,卻眨下眼就過了14年有多。記得當年是飛青島,而嶗山就座落在青島北面不遠的一處海灣旁,好耐以前係咪有個「嶗山礦泉水」廣告?聽聞青島啤酒也是用嶗山礦泉水釀造,anyway去過才知嶗山原來係道教名山。



當年除了去行嶗山之外,印象最深就是去小魚山和八大關,那時基爾立即就被那些西式古老建築迷住了(千禧年以前鄉下仔基爾還未去過歐洲,只曾在1999年用BNO去過一次南太平洋的魔戒小國,就先賣個關子,容後再用郵票尋覓回憶)。



除了青島外,基爾最鍾意的就是煙台,記憶中還呆站在蓬萊閣的觀景炮台上等了很久,祈求一睹那裏最著名的黃海「海市蜃樓」,最後當然係睇唔到(幾年後在埃及的浩瀚沙漠終於睇到一次)。至於上圖右見到「五嶽獨尊」石刻就知係泰山上的天街,當時搭吊車上到天街,然後再一路行上玉皇頂,都有少少索氣。



睇返那次山東遊的老照片,原來仲有去曲阜孔廟和濟南大明湖(記得入晒黑才去到趵突泉,影相時都幾驚會差錯腳跌入漱玉泉),路經濰坊時還買了紙鳶,不過十幾年來這隻鷹形大紙鳶都從未放過上天呢!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2014古都瀟瀟@音羽之瀧

奧之院外的小徑是拍攝清水寺主殿及懸空舞台的最佳位置,不少清水寺的明信片和海報都是在這裏取景……



由這裏遠眺煙雨濛濛中的清水舞台格外淒美,雲霧飄渺間恍如置身仙境中,所以雖然落大雨令人有點狼狽,卻可欣賞到清水寺另一種美態,所以也是值得一遊的。



上圖右是可步行落去「音羽之瀧」的長長石階……大雨不斷沖擦僅餘的紅葉,基爾回憶記年前在青森奧入瀨無獨有偶也是在雨中看紅葉,由於那裏的河邊小徑步道隱沒在山林中,與清水寺比較又是另一種風情畫。



由於奧之院與三重塔一樣圍上了布幔正在維修不能進入,那就繼續沿這條臨崖的小山徑往前走吧!兩邊山坡仍可見到不少紅葉,小徑盡頭一處小山丘上見到一座「迷你版」的三重塔。



由於正牌的三重塔圍了布幔無法見到盧山真面目,就看這個迷你版的子安塔補數吧!它的建築結構基本上與三重塔如出一轍,只係細了兩個碼。之後當然要行埋落去睇「音羽之瀧」。這道音羽山的清泉其實就是清水寺名字的由來,自古就有黃金之水和延命之水的美譽……



泉水流經亭簷分為3道,分別為學問祈願水(考試要科科A必飲)、戀愛祈願水(Dry爆單身必飲)、延年神仙水(駐顏保健必飲),亭前擺放了小鐵瓢供信眾取水之用,飲飽水就差不多時候離開清水寺了。



沿清水坂一路往下走,路旁兩邊盡是手信店,有唔少試食糕點和綠茶免費飲,之後仲入去幫襯了喱間食了個熱辣辣¥220山椒炸薯餅取暖。



最後搭巴士返去京都驛總站,本來友人諗住去幫襯巴士總站附近的一間燒肉店食晏,不過去到才知原來佢只做夜市(4:30pm才開門營業),時間已差不多成兩點鐘餓到死,見對面街有間帶點住家feel的拉麵小店,唔諗咁多入去取暖避雨吧!



奇喎!午市推介menu只有4款(老闆娘看來也貌似準備去午睡似的),可能準備落場休息,店裏也不見其他客人,認真打搞晒!4款烏冬(好似可另選拉麵)分別是豆乳、海鮮、肉和天婦羅,基爾記憶中好似揀了海鮮(望落材料較豐富),但聽聞京都的豆乳也很出名,一律¥820……唔知係咪喱間麵店的特式煮法?每碗烏冬的湯料都像碗仔翅一樣呈沾稠狀而且偏咸,個人唔太like,中伏味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