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大潭水塘百年古蹟@港島

香港水塘原來大都有上百年歷史,早前港府刊憲將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香港仔水塘、城門水塘及大潭水塘群6個戰前水塘共41項水務設施建築物列為法定古蹟,當中大潭水塘群擁有最多的22項古蹟。古物古蹟辦事處已於大潭水塘一帶的行山徑增設古蹟展示板,介紹各項水務設施,成為全長5公里的大潭水務文物徑。


大潭篤水塘 / 遠處白色建築為364米長49米高的大潭道行車大壩,建於1917年

其實早在今年4月底時,已經來過行一次大潭水塘。不過當時正值梅雨時節,整程都要撐住傘子,雨勢還愈下愈大,所以就沒有拍什麼照片。6個月後重臨舊地,原來這裏已經升價十倍,已經成為法定古蹟,沿途還多了不少豎立在路邊的古蹟介紹牌(下圖),果然非常有效率,而且指示也很清晰。


圖文並茂的大潭水務文物徑指示牌,10個月前來時還沒見到

選擇沿用上次同一路線,由西灣河乘14號巴士,不需半小時巴士就駛過了巍峨的大霸,來到大潭道近大潭篤水塘的巴士站下車(上圖11「你在此」之位置)。不過緊記下車前要再拍一拍八達通,因為可獲分段優惠,只須$6.1,慳返$2.8,乎合慳得一蚊得一蚊的原則嘛!


在大潭水塘道口起步,展開水務文物徑之旅;當天黃色火災危險警告訊號生效

大潭行山徑的難度級別近乎「0」,遊人扶老攜幼來行也無問題,不少拍友更會帶同各式「重裝備」來一面行山一面影相,加上最近大潭聲名鵲起,慕名而來的攝影發燒友就更多,某程度上少了昔日的寧靜。不過也沒所謂,因為風景依舊令人心曠神怡,加上這日天朗氣清且秋風送爽,不論影相或行山都係咁excellent。


建於1907年的大潭篤水塘拱橋,共4座,建於水塘西面,採英式設計,以花崗石拱端托

大潭水塘原來只比最古老的薄扶林水塘(建於1860年)稍為年輕。由於19世紀中香港開埠後人口不斷上升,薄扶林水塘建成後仍不敷供水,到了1872年第7任港督堅尼地(Arthur Edward Kennedy)上任後,便開始構思再興建一個規模更大的水塘,最終選址於港島南區的大潭灣,水塘建造工程始於1883年,至1917年大潭篤水塘建成,歷時34年,並於1918年2月2日由當時在任的第15任港督梅含理(Sir Francis Henry May)主持揭幕儀式。


山坡上的百年老樹,濃密的樹根攀附在斜坡上就如一張網 / 不知名的紅色小蟲

大潭水塘落成後,4個水塘儲水量合計達到900萬立方米,而規模最大的大潭篤水塘,就佔了近700萬立方米。沿大潭水塘道一直往前走,由於只有大道一條,毋須擔心會迷路,加上文物徑兩旁都種了不少大樹,雖然不像城門水塘般有這麼多白千層,但由於大部分都是百年老樹,且因吸收多年日月精華,大多枝葉都極茂盛,正好遮擋了猛烈的陽光,聞說12月深秋時份還有機會看到小規模的紅葉呢!


大潭中水塘的池水與天空同樣蔚藍,中間天空隱約可見的小黑點,就是右圖的麻鷹

走過了幾座歐陸味十足的花崗石拱橋後,就來到大潭中水塘。形狀比較狹長的大潭中水始建於1907年,來到這裏遊人少了一點,可以享受多一點閒情。原來除了薄扶林水塘一帶有麻鷹睇之外,大潭這裏也可以看到四圍自由自在翱翔的麻鷹。


大潭中水塘人煙較少,沿途鋪滿不少枯葉 / 站在古老石橋上眺望兩邊風景最爽

秋日來行大潭,由於中水塘一帶遊人較少,連地上堆積的落葉似乎也較多,踏在上面會沙沙作響。沿路再次走過一條又一條的古老大壩與石橋,恍如穿越了一條又一條時光隧道,想像著百年前遊人也是踏著同一條路,感覺很特別,如果相信輪迴轉世的話,心裏一定會不其然諗﹕「上一世有否來過這裏呢?」


大潭水塘的靚景可媲美日本上高地的大正池,各位又覺得如何?

10月的大潭雖然漸見秋意,但尚未見到大量紅葉黃葉出現,可能與全球援化有關吧!水塘一帶仍翠映處處,似乎與上次4月來時差不多,不過就少了一點點迷濛的霧色,換上了更清新更sharp的景致。同行友人看到這片靚景時也嘆為觀止,還稱與日本上高地的大正池不遑多讓呢!


秋日艷陽的倒影,竟帶一點寒意 / 右面這張確實有一點大正池的神髓

下午時份的太陽似乎不太熱,意味著秋天終於來到了!實在太正啦!也是最適合「復出」行山的時節。最近看不少blog友的大作,也紛紛推出了各式「行山系列」,《永樂大典》這裏當然也不執輸,立即貼出大潭之行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大潭副水塘的秋色亦甚迷人而寧靜,不少釣魚友會專程來垂釣一整個下午

不知不覺又hea行到了大潭副水塘,完全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除了那漸漸西移的太陽。來到這裏已差不多走了一小時,大伙先在塘邊的涼亭小歇,飲下水食小小乾糧又坐埋一圍傾下近況,超正!至於我,當然還要肩負起影相重任啦!


有逾百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城界碑 / 大潭副水塘水壩 / 泛起一片秋日銀光的湖面

始建於1904年的大潭副水塘,原來也有不少古蹟,包括上圖左的維多利亞城界石石碑,已有逾百年歷史,是香港開埠初期中西區一帶的維多利亞城邊界,以往行山步行上太平山頂時,在路經的龍虎山郊野公園行山俓上也見過幾塊這種石碑,但原來大潭副水塘邊這裏也有一塊呢!至於上圖中見到四四方方那座就是大潭副水塘水掣房,長形那條石橋其實就是副水塘的高壩,現在全部都成為法定古蹟。


萬綠叢中找到一點紅,實在太幸運了 / 新簇簇的文物徑介紹牌 / 大潭副水塘的小飛瀑

香港的天氣不及日本、韓國般四季分明,也很難看到漫山紅葉的景緻。這次來大潭,在萬綠叢中也幸運地看到一點紅(上圖左),似乎在靜靜告訴你﹕秋天已經來了!水塘旁邊樹立了大大的指示牌,說著副水塘的歷史,同時也在說﹕政府係有做野架!至於上圖右則是副水塘的低壩,高度與水平面幾乎一樣,池水涓涓的流過水壩,不斷往壩底衝刷下去,儼如一片小瀑布,相信雨季時會更澎湃。


近鏡看看大潭副水塘的小飛瀑 / 建於1904年的副水塘水挈房 / 大潭水塘獨有的石砌輸水道

立走過了大潭副水塘之後,不需10分鐘又來到了大潭上水塘。落成於1888年的大潭上水塘又叫大潭水塘,它在大潭水塘建築群中年紀最老,水塘附近也有不少19世紀的「真古董」,包括以往去南歐旅行經常會見到的古羅馬式輸水道,不過在大潭水塘這裏見到的,只是一個「迷你復刻版」,卻也甚具羅馬神髓。


大潭上水塘獨有的仿古羅馬式石砌輸水道,已有逾120年歷史

大潭上水塘條綿延逾百米的仿古羅馬式輸水道,位於水壩西南面的小山丘後,以厚混凝土板建成,並以特製模塑石墩及柱子承托,全港就只可以在這裏找到,絕對是只此一家的珍貴古蹟。在鏡頭下,靜靜躺臥在湖面的輸水道,也極具美態!若再加多一點想像力,或者會以為自己正身處南歐的湖泊間。


上水塘邊的小瀑布 / 平靜的湖面景色令人迷醉

在如斯這般美景的襯托下,當然要現一現身。哈哈哈……不過其實都幾晒!就在憑欄處的對岸,遠遠的赫然發現了一條小瀑布!水量雖然不多,卻為平靜的湖面增添了一點動感,算是整個上水塘區的一個「亮點」。


凝住了時間的沿湖靚景

雖然不想離開,不過斜陽在勸說距離日落已不遠了,還是再邁開步伐往前走吧!不過沿途還是不斷卡嚓卡嚓的按動照相機。同行友人在問﹕「嘩,你一路係咁影,已經影左幾多張呀!」立即看看相機的顯示,原來竟然也影了百幾張。一般在本地行山,Gael只會帶張256MB的細卡,所以百多張相幾乎也已經佔了三分之二儲存量,所以餘下行程要忍一忍手了。


建於1904年的上水塘水掣房,粗厚的花崗石牆在斜陽下更見古樸粗獷

Moonwalk來到了大潭上水塘的大壩時,遊人又開始多返一點,有不少人在壩上垂釣,也有人帶同愛犬來散步,甚為愜意。上圖左的石磚塔是同樣列為法定古蹟的上水塘水掣房,它位於大壩的中央,建於1904年,至於大壩則有90呎高、400呎長,採用獨特的樓梯式建築,有別於香港其他水塘常見的斜坡式堤壩。


大風坳交匯處 / 大潭上水塘夕照 / 林蔭夾道的冷氣走廊

離開大壩後,立即踏上難度系數微升至「1」的上山路段。不過毋須擔心,即使平時沒經常行山的人,相信也能應付自如。在山徑上,還可不時回頭欣賞大潭水塘的靚景,若襯托上日照的鹹蛋黃,相信更加正!沿路一直hea行上山,即使久疏戰陣,也不覺得太索氣,可能因為林蔭夾道之故;也因為樹蔭茂密,原來這條山路也有「冷氣走廊」之美礜。即使是盛夏來這裏行山,也能感受到襲襲涼風云云。


串珠環蝶 / 阿勃勒

行行下,同行友人突然發出一陣驚嘆聲。抬頭一看,原來路旁有一棵開滿了串串白花的樹,樹上還有大群蝴蝶飛舞,有的則在花間採蜜,確實蔚為奇觀!真係咁大個仔都未試過在自然環境中,見到這麼大群的蝴蝶啊!翻查資料,原來這種蝴蝶叫做「串珠環蝶」,主要棲息於華南及中南半島以至印度一帶,在香港的郊野公園也很常見。至於那棵開滿一串串黃花的樹,相信就是阿勃勒,主要生長於南亞、中南半島及華南一帶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它還有幾個很動聽的名字﹕金鏈花、黃金雨、婆羅門皂莢,香港則稱它為豬腸豆或牛角樹。阿勃勒屬落葉喬木,而且生長迅速,一般可長至10至20米高。


柏架山道上的180度遼闊靚景,勝過干德道的十幾億豪宅

睇完蝴蝶繼續上路,不需30分鐘就走完了上山的路段,大伙兒在大風坳小休片刻後,隨即起程下山吃飯去。沿柏架山道一直往下走,可見到樓高70層、成枝大杉般的One Island East,還有西灣河一帶的住宅大廈,遠看還可見到維港對岸的油塘、藍田和觀塘一帶,不過由於暮色漸濃,就拍得不太清楚。


北角鳳城兩道菜﹕辣鹽鮮魷及乳豬生腸併盤 / 蔡瀾題字「回味無窮」 / 劍雄哥也來開餐

坐「叮叮」來到鳳城時,已經是晚上7時多,先上去開位,再會合其餘幾位專程來參與飯局的友人。這間鳳城算是老茶樓,樓面不算大,大圓桌子也放得密密的,客人又多且喧鬧,幸好可以霸到一張甚「隱閉」的桌子,彷彿自成一角,感覺不錯!叫的菜式也不是太特別,所以僅影了上面兩道菜,而且味道也不見特別出色,所以不太明白蔡瀾寫的「回味無窮」是揶揄還是只作應酬老闆而矣!比較特別的,是見到「劍雄哥」黃浩然同老婆與幾名友人在隔籬張台食飯,黃浩然真人比上鏡瘦,也不算太高,應該未到6呎,幾乎沒什麼星味,當然亦冇妹妹仔上前索取簽名啦!

8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