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弔古戰場墳:上@赤柱

暮春三月,話咁快又黎到清明時節,每逢周末又有好多人會忙住去掃墓。其實之前基爾去過一趟赤柱的軍人墳場,感覺與一般的墳場不同,還有不少遊人專程來寫生甚至影婚紗相,真係信不信由你!


美利樓(Murray House)和卜公碼頭(Blake Pier)令赤柱增添了一份古典美

山長水遠入到赤柱,難得遇上風和日麗的天氣,鏡頭下的這片藍天碧海真的可以拎去旅發局印成宣傳海報。聳立於赤柱大街盡頭的美利樓,加上逾百歲的卜公碼頭,還有泊在海邊的豪華遊艇,幾乎就拼湊出迷人的愛琴海岸。


在卜公碼頭上可360度盡覽赤柱灣(Stanley Bay)的無敵海景

可能好多人已經唔記得,其實美利樓同卜公碼頭原來都在中西區,分別在金鐘和中環海旁。美利樓建於1844年,採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最具特式是大樓四周圍繞的長柱廊。它原來座落在現時金鐘中銀大廈的位置,屬於美利兵房(現香港公園)的一部份。60's-70's年代美利樓還以「鬧鬼」著名,港府曾請了牧師和神父在大樓內驅鬼,又用過佛教超渡儀式來把怨氣淨化。直至1982年中銀動工,美利樓被拆成逾3000件組件貯存,至1998年於赤柱重建。


卜公碼頭的鋼鐵上蓋經歷百年而不變,是見證香港歷史變遷的活化石

至於卜公碼頭,原位於中環文華酒店對出、怡和大廈(前稱康樂大廈)附近,始建於1900年,由當時在任的港督卜力主持開幕禮。至於這個鋼鐵上蓋則是於1909年由英國煉鋼廠鑄造,是本港首座採用低炭鋼鐵構件的建築物。


從赤柱海濱長廊(Stanley Promenade)遙望遼闊平靜的赤柱灣

到了1965年,由於中環展開填海工程,卜公碼頭上蓋被運到摩士公園成為涼亭,至2006年興建赤柱海濱長廊時再將它運來重置,成為新的赤柱卜公碼頭。現時逢周末假期都有渡輪在這裏開出,來往「香港南極」蒲台島。


穿過赤柱南約的寮屋,步上石階往黃麻角道,沿途可看到更靚的天然海岸景色

離開海濱長廊後繞返入赤柱大街,無耐穿過南約一帶的寮屋,沿石階一路直上,就可去到黃麻角道。那是一條沿海的行車道,路邊樹崖下就是天然海岸,感覺上風景比人工化的海濱長廊更靚。


綠樹林蔭的黃麻角道 / 南約寮屋的信箱 / 赤柱軍人墳場(Stanley Military Cemetery)

沿黃麻角道一直往南走,經過聖士提反書院無耐,就來到人影唔多見一隻的赤柱軍人墳場。由於入口有個巨型的十字架紀念碑,所以也不難找,由停車場走上古雅的馬蹄形長石階就來到正門。


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

原來早在1842年香港開埠初期,軍人墳場已經成立,最初主要安葬英國駐港英軍及其家屬。二次大戰後則安葬為保衛香港而戰死的軍人、平民、義勇軍、英軍服務團成員等。由於是大白天來到,所以一點也不會令人感到幽森,或許這裏埋葬的都是為國捐軀的英烈義士吧,只感受到令人肅穆景仰的正氣!


同樣湛藍的聖士提反灣(St. Stephen's Beach)/ 昔日往來蒲台島的舊碼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