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開科取士:上@歷史博物館

行完文化博物館後,搭火車出尖東繼續博物館免費日之旅。由於之前聽聞過歷史博物館的「科舉展」好值得一睇,所以就先揀喱個逛逛。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開科取士——清代科舉展」有了不少關於昔日科舉的文物睇

相對於較有娛樂性的文化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向來都較學術性。今次這個科舉展也一樣,如果唔係讀過中史或會考讀過《范進中舉》的人,可能未必會有興趣去看,事實上佔七成展品也是文獻資料,對一般遊人而言可能略見沉悶。


大門內掛了很多宣傳橫額 / 看包青天時可能見過這種大官出巡的紅色告示牌

唔怕悶就跟基爾簡單走一轉吧!展廳其實分為10個部份,由生員入學到高中狀元「一條龍」闡述,巨細無遺,當中不乏有心思之作,盡量令展覽不太悶蛋。


剛好遇到有導賞團 / 科舉考試的syllabus「四書五經」/ 武舉考試用的關刀和大石

基爾到場時剛好遇上導賞團,不過人數太多,基本上聽到佢介紹又埋唔到去睇展品,所以跟左一陣後索性自己睇算了。談科舉當然離不開「四書五經」,基爾昔日都讀過某部份,所以不詳細睇了。反而考武狀元那邊就幾有趣,考生除了要識舞這把幾十斤重的大關刀之外,仲要搬得郁隔籬這舊大石,相信要搵吳剛師傅來赤膊示範先得喇!


好似《清明上河圖》一樣長的「殿試」答題卷。殿試是在皇帝監考下的最後一場科舉試,在一眾貢士中選出「三甲」(狀元、榜眼、探花)和其他進士排名


考試必備的紅纓帽

紅纓帽是清代禮帽,以玉草、藤和竹編織,並以紅紗綢裱裏。按清制度,考生須穿官衣、戴官帽應試,獲得秀才資格後,可在冠頂加上鏤花銀座,再上銜銀雀;中舉後再換上金雀;考獲進士後可換上金圓頂珠。


陳列在展廳中的這幅「祝壽賀幛」也很矚目

此「祝壽賀幛」也有百多年歷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翰林院庶吉士(相當於現時大學的研究生)鄧蓉鏡撰文並書,是元朗屏山鄧族廿二世祖鄧惠成為祝賀母親鄭氏六十大壽而製,外表看來有點似一幅刺繡精美的被褥,圖案內容主要讚頌鄭氏賢德,養育兩子分別高中舉人和秀才。


龍山寺鐵鐘

此鐘原置於粉嶺龍山寺,康熙四十年(1701年)鑄,為龍躍頭貢士鄧士美母親林氏所贈,以祈求兒子赴廣州應試能平安高中。大鐘原有兩座,另一座現置於龍躍頭天后廟內。


順天貢院復原模型

順天貢院位於北京,是清代第二大貢院,也是舉行會試的場地。清代第一大貢院位於南京夫子廟,相信好多人去旅行都有參觀過吧!


歷代狀元榜 / 試帖詩

展品中還有上面這個歷代狀元榜,由唐朝一直數到晚清,基爾相信都有近千人,其中唐宋明代都有不少顯赫有名的大文學家或政治人物上榜。至於試帖詩則是考科舉時指定要用的一種詩體,清代趨於八股化。


八股文 / 捐官收據

上圖是清初康熙年間狀元韓菼的八股文考卷。八股文由八部份組成,講求極嚴謹的對仗韻律規格,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的專門文體。(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